2020年4月8日凌晨4点43分,爷爷走完了他95岁的人生旅程,永远离开了我们。
在送别爷爷的时候,我们竟无法详细讲述他的生平历程。生前,爷爷把自己的经历,深埋在心里,极少向我们谈起。连他拥有的印有彭德怀元帅印章的兵役证,都是家人前几年在整理爷爷柜子里的包裹时才发现的。
爷爷的一生饱经风霜、历尽艰难。民国时期,几岁的爷爷跟随他父母,背井离乡,走上逃荒求生之路,走过了陕西省府谷县到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千沟万壑,大概是一路乞讨、一路挨饿,到了今天的黑赖沟上游定居。他的父母亲给一个叫尔局生的蒙古族人打长工。后来,因太奶奶有娘家人居住在尚家圪旦,一家人才搬了过来。在那个兵荒马乱、盗匪横行、野兽出没、活下去就是英雄的年代里,他们历经了什么,我们难以想象。据爷爷讲,他曾和狗抢过食物。
大概是在爷爷刚十岁出头的时候,为了填饱肚子,他独自一人开始了寄人篱下的长工生活,在一个叫吴西望的地主家揽长工。也许是因为爷爷年幼力弱迫于生存压力,也许是因为他天生吃苦耐劳、勤奋认真,总之,他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地主一家的良好评价。热爱劳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品质,伴随了爷爷的一生。甚至到他晚年,他种的地里,都不能让他看到一根杂草;别人干的活,永远难以让他满意;他经手的东西,永远极尽完美。希望家族的后辈子孙能永远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那是一个普通人最可靠的饭碗。
具体年限不详,在那个生命如草芥、生死无常规的年代里,爷爷被国民党军抓了壮丁,在傅作义的部队充军,驻扎包头城并经受了战火的洗礼。据爷爷讲,他曾亲眼目睹长官在队伍前杀害一个哀求回家的少年。看清楚前途命运的爷爷,在部队调拨前夕的一个深夜,和6位战友毅然选择了回家。路途中曾得到过一位好心人的帮助。据说,多年前,爷爷还能叫上当初一起回家的6位战友的名字。遗憾的是,这条可以考证爷爷当年军旅生涯的线索已经中断。一直以来,爷爷最大的心愿,是再去包头看一看曾经与他生命捆绑在一起的包头城。
在爷爷充军期间,曾盛传他已战死沙场,甚至有人说在战场的尸体堆里看见过爷爷,导致太奶奶整日伤心痛哭。前年,我们带爷爷去延安,爷爷看到退役的大炮,激动得久久不能释手。
关于爷爷所参加的战役,我们综合爷爷生前讲述的当时参加战斗的年龄、交战部队的隶属关系、部队后期的转移方向、我的长辈人对老人当年讲述的回忆以及包头历次战役的历史记载等诸多信息,可以判定,是聂荣臻、贺龙率部于1945年冬,历时48天攻打包头城失败的战役。攻打包头失败后,解放军放弃消灭傅作义主力部队的计划,调兵平津地区,策应辽沈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可能是因为爷爷有过部队战斗的经历,他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抗美援朝退役军人韩玉孔等一起在沙园社(今天的元宝湾村、黄木哈日村、伙房圪台村)进行了剿匪行动,并获得了国防部颁发的兵役证。随后,投身新生活的建设中。
在那个激情如火、穷苦人民翻身做主的大集体时代,他不畏艰险辛劳,甚至舍生忘死,为今天我们的家乡做出了他自己的贡献。为了解决当时吃水极端困难的问题,爷爷和乡亲们一道人工开凿深井,他带头在直径一米多的井下作业。在烂井湾,20多丈的深井下,因井绳缠绕,爷爷腿部严重受伤。这个地方也是因为打井最终没有成功,才得名烂井湾。在伙房圪台,18丈的深井,装满泥沙的水桶从井上坠落井底,爷爷和一个叫吕玉明的同伴正在井下作业。当井绳再次吊上来的时候,爷爷的怀里抱着吕玉明。吕玉明不幸重伤身亡。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爷爷曾担任过2年生产队的队长。在担任队长期间,他完全将自己交付给了集体,起早贪黑,不避夏日酷暑、冬日严寒,带头发展集体生产。卸任队长后,他赶胶车,为集体搞运输,直至大集体解散。爷爷完全忘我的拼搏精神,让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至今都深深感叹,也是他们那一代人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铸就了今天老家人不知疲惫、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灵魂。
爷爷和命运同样颠沛流离、无依无靠的奶奶(13岁童引入门,17岁梳头结发成为爷爷的妻子),在那个艰难困苦的时代,一起抚养了九个儿女。到现在,开枝散叶、人丁兴旺,已经是一个大家族了。如今,他走完了他由黑暗到光明、由艰苦到幸福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也成为了后代子孙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经历了少年时的苦难,爷爷养成了一辈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米、一根菜的朴素生活习惯。子孙逢年过节孝顺他的各种美食,他都会藏起来,过期了都舍不得吃,直到近几年才有所改变。爷爷爱干净整洁,连草房子里的杂草他都要整理得如丝如缕、成捆成束。他对劳动极近苛刻的高标准、高要求,造成了他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的习惯。
爷爷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人。也许源于他骨子里的刚强,他对亲情格外重视,而且身体力行,展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担当。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无论远亲还是近亲,他给客人的,永远是最好的。我的父辈人和这个家的亲戚,在爷爷家举杯换盏、猜拳行令、饮酒高歌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两年前,在爷爷的一个小外甥的一个饭局上,他们谈起当年跟随长辈人在爷爷家的情形,让我想起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突然流泪失态,中途离席。如今,很多人都已先爷爷而去,不在人世。
爷爷是一个严厉而善良的人。他素日里不苟言笑,脾气异常火爆,对自己的子女管教也过于严厉,但对外人,却常怀恻隐之心。在我们小时候,路过的小贩、乞丐,他都要施舍一饭一宿,展现了他对穷苦人强烈的同情心。
爷爷是一个顽强的人。他没有多大本事,但铁骨铮铮,从精神到肉体,都不懂得妥协和弯曲。他一辈子极少求人,七八十岁时,下地劳动都坚持步行,嫌坐着车太慢,到90岁时,走路不弯腰。他做到了生命不止、奋斗不休,连放下锄头、颐养天年,都要全家人和他斗争。拿起拐棍,也是近几年的事情。
去年冬天,爷爷不小心摔断胯骨,开始卧病在床,全家人极尽呵护,24小时轮流伺候,几次送东胜住院治疗,几位姑姑也轮流陪护,但腿最终没有完全痊愈。今年春节后,医院检查结果显示,爷爷患骨癌。整个2月,爷爷的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与人交流没有障碍,尤其是在东胜住院期间,特别清醒,心急如焚要回老家来。
回老家不久,病情急剧恶化。3月底,突然出现将要去世的迹象。全家人高度紧张,儿女守护在身边,孙子外孙也都非常关切,住在老家村里的所有亲人都密切关注着爷爷的病情变化,直到4月8日,爷爷停止了呼吸。
我无法总结爷爷近1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他所经历的人生曲折和磨难,他所体会的人世间的各种滋味,是我们任何人都难以感同身受的。我所能做的,只能是祝愿爷爷永远极乐安祥,永远没有饥饿、没有劳累、没有病痛、没有恐惧、没有烦恼、没有悲伤!
在爷爷葬礼的前夜,亲人们不顾春寒夜风,或蹲在灵堂内,或站在鼓乐队前,或围坐在帐篷里,共同为爷爷守夜。一位旁亲姑父紧攥着我的手,表达对爷爷的怀念。因他饮酒过多,吐词模糊,在动人魂魄的唢呐声中,我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他的诉说。农民身份的他,竟说出了一个让我当场泪下,久久不能释怀的词——爬冰卧雪。我第一次听到有人如此措辞,但无疑这是真实的劳动场景。爷爷生前的影像当即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那个中等身材、略瘦但精干的人,也许是驾着三套马车,在漫天大雪中,迎着刺骨的寒风,为村集体拉炭,也许是正在带领乡亲们拉柴护堰子。
——我曾专门拜访过一位长辈,询问过大集体时代的爷爷冬天会做什么,他说在爷爷当队长期间,即使在冬天,也不会闲着。为了防止来年春天的大风吹损耕地上的堰子,爷爷会带领村民拉着柴草压在堰子上。在老家,修堰子曾是最重要的农田水利工程,是来年春天土地能浇水的根本保证。那时候,十大孔兑上游的河床上,泉眼里会有地下水不断涌出,我们称之为长流水。到冬天,河床上会结满冰。春天,冰雪消融,肥沃的河水顺流而下,村民们会拦截到地里,那是一年丰收的最大保证。遗憾的是,大概在二十年前,村子西边黑赖沟里的长流水,永远地消失了。对我的孩子们而言,长流水成为了想象中的风景,引洪澄地也成为了传说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