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看了一本关于胎教的书,书名已经忘记了。当时看完前一章之后,书就被束之高阁。但是启发很大,get到的最重要的点就是:像孩子客观描述周围的环境、发生什么事情等。所以自那之后,带着这样的原则,从孕期到孩子出生,坚持这么做。可,渐渐地发现,仅仅这么做完全没办法跟得上孩子成长的速度。这种无力感一直伴随着到现在。
听着麦子老师关于【先解释再解决】的分享,针对作为父母的方法论就是先解释、再解决,最后预测。
分享的内容主要有:
一,为什么要写作业?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跳出低水平勤奋线的陷阱;
3.反思和输出的过程,新旧知识建立联系,融会贯通后,服务于生活和亲子关系。
具有觉察和反思的妈妈会先观察结果或现象,像照相机一样不带评价的客观描述,再去研究原先的假设,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不停反思和校正假设。
4.以慢为快,稳扎稳打,将时间用在掌握核心知识上,做到事半功倍。
二,如何反思?具体方法论除了学习和了解儿童发展的成长规律外,还有:
1.进行生活日记或亲子日记;
2.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3用案例处理或详细记录生活发生的事情。
三,深刻理解后,解决方法呼之欲出或已经蕴含在解释里头。
四,预测问题。家长不能仅仅是一名救火队员。游戏作为儿童学习社会和生活的重要环节,也是儿童在预测问题的基础上尝试解释和解决问题的。因此,家长需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做到对孩子的成长心中有数,并能预测下一阶段孩子的成长压力,并在游戏中让孩子提前联系将要使用的技能。
【举例】
以开始部分说的养育过程中的无力感为例。
这种无力感主要来自于:
1.时间管理差。工作之余,兼顾自我成长和养育,但是懒惰之虫一直潜伏在内心的小世界里,不愿意调整一些休息时间或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和成长、锻炼。一切以“工作忙”为借口进行掩盖。
2.对育儿知识储备不足,尤其对育儿发展的成长规律丝毫没有进行学习。虽然问题发生时,会不断问“为什么”,但是一直没有利用有效的途径去掌握和了解,想要凭着固有模板的一招一式走遍“育儿天下”。临阵磨枪导致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
改变的方法,不是着急去解决如何哄好哭泣、打架的孩子,而是:
1.学习孩子成长发展规律。知道了孩子每个阶段的特点,自然知道孩子行为是要表达什么?也就知道哭泣打架背后的原因了。了解了原因,加上适当的方法,孩子的问题迎刃而解。
2.时间管理技巧。意识到这一点是某日的凌晨4-5点,得知老和已经起床为工作做准备。优秀的人能管理好时间,既不耽误工作,也不影响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在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需要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裂变式调整。预测的方面暂时还不明确,但是鼓励自己先按时完成每一次作业,是迈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