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明主流学术已根深蒂固,时至今日,依旧潜移默化影响普通大众。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儒学核心理念举目共睹为孔老夫子及其弟子们合力打造,对后世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皆有举重若轻之功效。
千百年来文明不断更替,相互兼容,但儒学思想已深植百姓内心且近乎有步入神坛之效应,我们推崇孔老夫子为神为仙为圣贤,坚定不移信仰其理念,然而事实证明孔夫子也本是寻常百姓,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悲欢别离。正因过于神化,让孔孟之道不容反驳,不容抵触,而影视剧中孔先生形象更是被舆论哗然。世上本无神,无仙,唯有不断追求完美思想的才人,于我而言,孔老夫子即是。
未曾有这样一本书能将孔夫子拉下神坛,也未曾有这样一本书将圣人们寻常生活描述的事无巨细,且幽默精致,兴许是我未曾遇到,而陈舞雩的《孔子,人生不苦旅》却是让我大开眼界,并深觉这样的先人们更显自然,突现接地气。孔孟之道经年来被学者断为高端深奥一博学思想,但经陈舞雩妙趣横生的阐释,让学子们更能深刻体悟孔子及弟子们平淡出齐的一生!
一:迟暮之年孔夫子为何仍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想必一说起儒家思想,世人皆能长篇大论,但究竟何为儒学思想?孔夫子为思想领袖是为其一,仁礼一张一弛融合是为其二,封建等级理念是为其三,自然,儒学思想范围何其广泛,岂能是只言片语概括完毕,但归根到底还是重于礼教,只是一出于曲阜贫民窟的孔子奈何能做出这些成就呢?此书中轻松自然引出实情。
儿时由于父母离异,父亲偏爱继母带来的男孩,接连他们夫妻二人又孕育出一乖巧可爱的女孩,而亲母那边,则为我带来同母异父的亲弟弟,待到成年后,我时常想这样的人生经历真是够荒诞的,于痛楚中开化后,才明了人这一生命运只能存于自我手中,不必太过介怀其他。就像孔老先生,生父是一达官贵人,生母由于地位卑贱在父亲离世后被正房赶出家门,同是贫民与贵族,与母相依为命的他,身份地位太过尴尬,在贫人世界里得不到尊重只有谄媚,在贵族世界里更是被人低视,自命不凡的他如果就此妥协,又怎会出现后来影响后世的至圣之人呢?此点对我感触颇深,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带着对世俗不公的抵触,他毅然决然的进行教改,先是创办学府,后是周游列国,宣扬礼教。即使挫折颇多,但顽固如小强的他仍旧坚持,兴许有人会说年轻气盛的他自然有大把美好时光可以挥霍,只因心未沉淀,绝非如此,《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兴许即是效仿于他。当孔老夫子还是雄姿英发,昂藏七尺的男郎时,他与同姓女子结为连理,既而爱情的结晶孔鲤降于人世,本可老婆孩子热炕头安安稳稳衣食无忧的度过余生,但他不愿沦为芸芸众生,就是这样一个追求梦想之人改变了华夏儿女。
当年过五旬的孔老夫子还能为了自我人生理念周游列国,奔波劳累时,我们现今青壮人士又为何要以碌碌无为懒惰自私为借口拒绝奋斗呢,虽思特里克兰德追求梦想之方式我们并非全盘认可,但拥有做梦的权利并为之不懈奋斗还是急需宣扬的!
二:孔夫子倾其一生培育出的学子个个出类拔萃,无与伦比,所谓术业有专攻也
盘古开天,世界一分为二,上为天,下为地。故世间万事万物皆有两面性,正所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至。对于孔老夫子及其弟子们的思想,我们不可全盘接受,按步照搬,但也不可全盘否定,至少孔夫子培育弟子的方式深值教育工作者们学习研究,且看《孔子,人生不苦旅》中作者如何叙述。
弟子子贡:子贡的一生可谓是登峰造极,《史记》中记载:“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聘亨诸侯,所致,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而如此厉害一人,却不知曾经也是问题少年,子贡父亲是一大富翁,姥爷又是位高权重一大官,从出生就自带光环,再加上天资聪慧,任何学识一点即通,日久天长骄傲自满且不知天高地厚气势凌人深得周边人士厌恶。其成为孔老夫子徒弟后经常颐指气使,时常与同学们一较高下。孔夫子一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总会有不同层次人士,而且世上本没有感同身受,且很少有人会对同一事件有切身体会,但孔子教育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为如若不想他人伤害自己,首先自我先做到不过于盛气凌人,不伤害他人,生活中如果人人能做到换位思考,想必定会有更多开心快乐。
弟子子夏:子夏与子贡家境有天壤之别差异,且潜移默化影响了其性格处事方式,不喜交朋友,不好处事是内心自卑人士之一大特点,必定也会遭身边人歧视嘲笑。有天孔夫子要出门但外面细雨绵绵,于是弟子们就别有心机的推荐老师与子夏借伞。此种情况下经常能显现人性,现实社会中,无数次媒体新闻曝光为师者索要钱财,令人愤怒,为师者,必须做到以身作则,方能孕育出更有才华人士。
孔夫子能做到对此种学生说:“子夏唯一缺点即为谨小慎微,如果想与一人长久做朋友,我们都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不是戳人家的缺点。”对子夏,又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针对不同学生,孔夫子当年就能做到因材施教,着实令人佩服,他既教导子夏坚强自信相信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又色厉内荏的教育子贡要换位思考,切勿做事过分离谱。
《孔子,人生不苦旅》一书在作者惟妙惟俏,幽默风趣的笔触下,让我更是对孔老夫子及其弟子们钦佩,这些圣贤们只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士,但浑身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期许我们都能感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