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回忆录,生动地记录了影响他一生的重要人物。
其中有关于艾尔莎和苏菲老师的故事给我印象最为深刻,两位都是小学四年级的老师。
阅人无数的德鲁克说这两位是他所见过最好的老师,这两位老师分别是两种典型代表。
1.一种老师用天生的特质教学,这样的老师具备某种教学特质,言传身教,帮助培养孩子的感性素质。
苏菲老师就是这种老师。她教美术和工艺科,不怎么说话,但是耐心、宽容、热情的特质就会感染学生。
德鲁克动手能力很差,做的小板凳三条腿长短不一。但苏菲老师的鼓励培养了他日后欣赏工艺品和美的能力。
还有一位钢琴教师也值得一提。
这位钢琴教师让专注弹奏技巧的学生领悟到,对同一首音乐的理解不同,弹出来的音乐也有不同的感觉。
这样的老师往往是言传身教,而且更注重“身教”的部分,通过体验式的教学让学生领悟正确恰当的感觉。
德鲁克从中还萌生了一个感悟:从成功的表现中学习,寻找有效的方法并寻找可以做到的人,向TA学习。
2.一种老师按照某种教学方法,借用苏格拉底的话说,老师不是教具体“学科内容”,而是教学生“学习方法”。
艾尔莎老师是典型代表,她负责教各种学科,她的具体方法是:
①让学生自己打分,先说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先肯定员工)
②再指出学生做得不太好,需要加强的地方。(再指出问题)
③制定改进计划,用练习簿记录每周进展。(定长短期目标)
④每周审视进展,单独和学生(与家长)会谈。(持续沟通与反馈)
这简直就是现代企业里的绩效面谈的典范啊,通过持续的绩效沟通帮助学生/员工实现目标管理。
艾尔莎老师是用现代管理学的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
这让我想起了前英特尔CEO格鲁夫的一句话,“最高级的管理就是教学”,教会员工进行自我管理。
实际上,德鲁克在回忆录中多次承认,艾尔莎老师的练习册帮助他突击高效地学习并拿到博士学位。
3.两位老师带给我两个启发
两位老师是一对姐妹。
妹妹苏菲老师感性,对学生热情,但是记不住学生的名字。用热情唤醒孩子的热情,薪火相传。
姐姐艾尔莎老师理性,不特别喜欢孩子,记得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帮助孩子达成目标后产生热情。
如果有幸遇到以为既具备教学特质,又掌握教育方法的老师,那真是伟大的教育家,可遇不可求。
给我的启发
①小学教育很重要!重要的不是教孩子具体的学科内容,而是教会孩子两种思维素质。
一种是感性思维素质,从正确中学习,注重体会和感受,培养孩子对美的欣赏与创造。
一种是理性思维素质,教孩子自我管理,自我评估、制定目标与计划,及时沟通与纠偏。
②德鲁克一生阅人无数,坦言好的老师可遇不可求,具备天生教学特质的老师很少。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即便没有天生的教学特质,至少还可以教孩子自我管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