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前两天因了连绵的秋雨而阴沉着的天,从开学到现在,我的心情一直抑郁着,剪不断,理还乱。
不管怎样,我始终明白,我是一位老师,一位语文老师,不必说时下热门着的“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这样高大上的话题,也不必说我们无法回避的应试,单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对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以及行至课堂的运作,就有很多值得我去反思的。
就拿我们今天学习的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来说吧,原计划是在这一节课里理一理思路,再去认识一下小弗郎士的形象,上课伊始,我让学生通过跳读课文,找到文本中间对小弗郎士写心理的相关句子读一读,现在想想应该同时让学生根据这些句子批注人物的形象,引导学生在根据要求阅读的时候更要注意深入思考,注重对思维的训练。
后来在交流的时候,原本以为十分容易发现的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学生们却找得很费力,就连我们的语文课代表也仅仅关注了文本中带有“想”字样的句子,而忽视了许多直接描写小弗郎士心理的段落或句子,同时孩子们在找的时候,比较随意,可以说,已经脱离了我的预设,每每此时,整个课堂几乎就像脱了线的风筝,一着急,就在一些无味的对话中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导致课堂容量的狭小,课堂效率的低下,比如:今天的这堂课我原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板书设计,让学生明白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轨迹,从不懂事到懊悔自责甚至在一个孩子心理油然而生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样一个成长变化过程。那么,到底如何能在语文课堂里“放得开”,又“收得住”,如何在教学中着眼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何设计适合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我想,要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做好而不留遗憾,真需要我们在课前好好去解读文本,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吧。
课堂拾掇(二)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