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因於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因於暑,汗,煩則喘渴,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為拘,弛長為痿。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
陽氣(衛氣)者,若天與日,不可失其一。(太陽與大氣層的關係大家應該都知道,如果只有太陽,在地球上是看不到藍天的,完全的只射光,沒有大氣層的散射,天空將一片黑暗,地球上的溫差會急遽增大,環境難以生長萬物。)人體也是一樣,陽氣也好,衛氣也罷,都是運行於腠理(皮膚分肉之間)負責守衛於外的,若衛氣衰弱,則邪氣趁虛而入也。
衛氣衰弱或因於寒,或因於暑,或因於濕,或因於氣。
因於寒者,思緒如同辦公場所的大門,乎內乎外,起居急促。(北方話叫一驚一詐的,起居呢,說睡就過去了,要醒的時候忽悠一下子就行了,一點過度都沒有,哈哈哈,形象嗎?)所以當深居簡出,不可妄動,有所驚駭,則神氣浮露。
因於暑者,汗多煩躁,且喘渴;倘若不煩躁卻安靜,則必然絮絮叨叨,身體如同炭火一般,話癆附身也,一經出汗,則熱邪散。(中熱與中暑,動而得之為中熱,陽症;靜而得之為中暑,陰症。)
因於濕者,有內濕、外濕。外濕足先受之,內濕則多為飲酒、乳浆所致。其血氣受薰蒸,上行如霧,首如包裹,昏且重矣。此處大體可以理解為:酒可拔陽,血液中的水分會化為濕熱之氣,而不能散除,故大筋(筋,肉之力也,可以理解為肌腱、韌帶)受濕浸熱蒸則軟而短,小筋受濕浸熱蒸則懈弛而長。緛短,故手足拘挛而不伸,弛張,故手足痿弱而無力。
因於氣者,但凡發怒則傷肝,肝氣(木)有餘,則侮脾胃(土),脾土不能制水,則水氣泛濫於四肢,而為腫脹之疾。(此腫脹可不是寫文章時那種內心的腫脹感,呵呵)手足先後腫脹,此四維之所相代也。(四維者,四肢也。)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弱壞都,汩汩乎不可止。】
此言陽氣者,貴在清淨,若煩勞過度擾動陽氣,則如沸水,神氣張弛於外,精氣竭絕於內(傷於腎和膀胱,腎主一身之津液),春秋冬三季尚可強支,到了夏季酷暑,則煎厥難熬。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出,肝氣不治則善怒,善怒者,名煎厥。腎開竅於耳,肝開竅於目,所以視聽皆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