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短跑选手
我们平常都说生活是一场马拉松,要保持耐力和持久性。《精力管理》(【美】Jim Loehr Tony Schwartz)却认为,我们要成为短跑选手,而不是马拉松选手。
首先,短跑选手币马拉松选手显得更加精力充沛,一张一弛的训练使得短跑选手能够迅速恢复体能,有更好的爆发力,而马拉松选手却是一脸坚持的木讷,其实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整天写作的作家,觉得很难保持注意力,他接受了全情投入的训练,改变了策略:早上6点半到8点为第一工作时间;8点到8点半和家人吃早餐;8点半到10点为第二工作时间(避免手机打扰),20分钟休息(举重+冥想);10点半到12点为第三工作时间,结束后慢跑一段时间,回来吃午餐。经过这4.5小时的集中工作,他的产出是往日10小时的两倍,下午还可以腾出时间看书和处理其他事宜。
因此,短跑可以使人更加全情投入。
减肥也要吃小点心
减肥的人通常会不吃早餐,10点就饿了,结果又多吃了,长时间的空腹使得身体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恢复,改为少吃多餐,加上小点心的介入,可以促使身体阶段性休息,得以恢复精力,因而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清晨冥想与计划有促进注意力集中
在早上特定的时间梳理重要工作,有利于注意力集中到重要事宜
思维健康需要保持一定的张力
内省的意志,使人存在于取得的和未完成的目标之间,存在于个人现状和理想自我的差距……人们需要的并非是毫无紧张感的环境,而是为俩自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努力付出。
无论什么事情,要么全情投入,要么有策略地离开。
全情投入代表达到最佳效能时的最优精力,包括活跃的身体、联动的情感、专注的思维和内省的意志。过度使用或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储备,我们必须学会在精力消耗和再生之间找到平衡。为了扩充精力的容量,我们必须超越习以为常的极限,按照运动员的方式进行系统训练。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即高度细化的精力管理日程,是全情投入和维持高效表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