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申明:本文参加“423简书故事节”,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
一个人会有很多兴趣爱好,美食、运动、自驾、游戏、聚会等等。不过什么样的爱好,能够配得上“终生”二字,我想应该是会让一个人疯狂着迷,从始至终执着追求,并且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称得上是“终生的爱好”。好比万科的老总王石,日理万机却不忘征服世界屋脊。对我来说,打篮球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不同于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精彩的比赛,我更喜欢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感觉。
初识篮球
第一次接触到篮球这项运动,还是在进入初中以后。之前就读的小学校舍很小,操场就是顶楼的天台,更别提什么跑道和篮球场了。没想到进入中学以后,我就被这项把球放进篮子里的运动深深吸引了。当然,这也离不开当时我们班级里良好的篮球氛围。整个年级里最热衷篮球,相对实力也比较强的就是我们1班和2班了,那时凭着结实的身体和良好的悟性,我也占据了班级球队主力球员的位置。体育老师看我们热情高涨,还特地组织了篮球兴趣小组,不得不承认LWL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啊。其实所谓的篮球兴趣小组的训练,非常不正规,通常只是些运球和传球的基本功练习,然后就是分组进行全场对抗。那时候1班和2班经常打比赛,有的人凭着过人的技术、投篮准的特点,俨然已经成为了球队的支柱,而我只是勤勤恳恳地努力打球,偶尔在三分线外能投进几个,估计也是归功于小时候实心球抛得远(对大部分初中生来说,三分线还是远了点,力量不足很容易三不沾)。
初中时候最羡慕的,就是学校高中部的大哥哥们,他们有每年一届的篮球联赛。升入本校高中部,夺得篮球赛冠军的梦想也在那时深深扎根在我的心底。
征战格致杯
如愿升入了本校高中,坐在大礼堂里听分班安排,昔日的战友有的已经离开,但大部分人都还在一起。高中分在5班,我的第一个念头是“和叶静洁、王冯进在一个班,格致杯夺冠有望了!”
我们那一年由于扩招的原因,整个年级一共有10个班级,参加格致杯的还有高二高三的学长,各个班级就需要联合组队。最终我们和9班共同组队,当时公认高一选手中最强的,应该就是冼家欽了吧。说实在的,单从纸面实力而言,我们并不算十分突出,没想到却一路杀到决赛。面对高三的学长,几乎每一个球员都发挥失常。不知道是不是有初登决赛舞台,过度紧张的原因,至少我个人并不认为那完全是实力差距的体现。第一次站在决赛场上,与夺冠捧杯失之交臂固然可惜,但是初次征战就厮杀到最后一刻,依然让人惊喜。那天我发着烧打完了全场比赛,得到6分。
高二那年就比较混乱了,虽然头顶上一季亚军队成员的头衔,但我们班球员的实力似乎并不被其他班级认可。最后草草地与1班、3班组队,没有球星、缺乏领袖,小组赛暗淡出局。对自己的球技仍然很有信心,但事实证明,还远没有到达只手遮天、力挽狂澜的境界。
高三文理分科,如果说选化学是为了抱大腿,参加篮球赛可以夺冠,那也未免把高考说得太儿戏。不过现实的情况是,那年的7班汇集了当时年级里众多好手,拥有赤木身材的内线神塔、和三井一样准的神投手、陈真一般的后场指挥官、还有不输给樱木的拼命三郎……现在我们是高年级了,晋级决赛早已顺理成章。然而决赛的进程,则可谓一波三折:(以下决赛的激烈战况,是通过当年模糊的录影带,才得以还原的)
开场以后,双方打得十分纠结,投篮命中率很低,犯规多,哨声不断。在高中级别的比赛中,罚球命中率可谓惨不忍睹,整场比赛没有一次两罚全中的,命中率不足三成,这也许是最终总比分低的原因之一。第一节比赛11:10,没打成个位数还算对得起观众。
第二节一开场,我们队就打进一球,不过转身的回合,就被对方主力投手跳投三分反超比分,双方的命中率在第二节有了显著提升。期间我的一个空中接力,展现了强健的腰腹力量。整个第二节,双方的比分并没有被拉开,基本上都是你来我往,交替上升。
中场休息之后,比分来到25:22。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始终保持着对对手的压制,一场胜利似乎正按照写好的剧本发展。快攻反击,罚球线急停跳投命中两分,27:22;快攻勾手上篮命中,31:26……没人会预测到,我们的最终得分会定格在31分。在接下来漫长的10分钟里,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罚球得分、三分命中、跳投得手、又一个三分、遭到犯规战术、两罚一中、抢到进攻篮板……
终场哨响,31:38
得到全队最高的12分,却无法带来一场胜利,赛后我坐在球场边的花坛,久久不愿离去。之后大家还是按计划去聚餐,没有夺冠的欢声雀跃,但仍然算是向我们的高中篮球生涯道别……
冠军梦圆
曾经以为高三那年的决赛,会成为自己离冠军最接近的一次。因为高考不算成功的我,并没有奢望在高手如林的大学赛场,能有所斩获。(注:高中就读的是一所市重点中学,同学们并不以体育见长。然而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想在篮球场上称霸的难度可想而知。)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篮球冠军的梦想,会在步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年就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