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重温了《新三国》,虽然较三国原著有很多改动,比如我喜欢的郭嘉都没有几次出境的机会,但是整体的发展还是差不多的,毕竟《三国演义》也是小说跟真实的历史也是有差距的。
十年前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比较喜欢曹操、孙权,很讨厌很讨厌刘备,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喜欢哭、很虚伪、感觉也没什么能力,跟才华与能力兼具的曹操相比,真的是太不讨人喜欢了。
十年后再看,发现刘备那种一直坚持“伐贼兴汉”的这个现在听来有点可笑的理由,虽屡败屡战但从未放弃的特点太让人佩服了。
之所以让人佩服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一个想法,同时也是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你现在看到的每一个你看着很不堪或者很讨厌的人,TA们年轻时候肯定也没有想过自己最后会变成这样的人,TA们也曾年少、怒马鲜衣,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渴望,可是在岁月的流逝和世事的磨砺后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有人会说都是生活和环境所迫,所以没有办法。但现在这个时代即使面临的环境再差也不可能会比弗兰克尔当年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境遇更糟。弗兰克尔在最恶劣的环境中都坚信:无论在何种恶劣的环境下,人们始终拥有选择的自由。
刘备在无数次的屡败屡战中仍然选择了坚持自己的想法,后来遇到了诸葛亮,开启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弗兰克尔在最恶劣的集中营环境中超越了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
也许经典和非经典的区别在于,非经典读一遍就够了,多读几遍感受也不会相差太多,但读经典就不一样,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每次都会有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