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久回来啊,是不是结婚了都不用回家了。”
“你们一个都不在,我和爸妈都不想过年了!”
“唉,算了算了,不回算了!反正都结婚了。”
年前,电话里传来弟弟絮絮叨叨的抱怨声,尽管不愿,我也只能无奈的告诉他:回不去过年了。
是啊,往年都是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过。可今年因为我们大姊妹三个都结婚了,自然回不去。
毕竟哪有第一次过年就不回婆家的道理。
//
婆家,娘家。
突然想起许久以前看到的一句话:女孩子长大后,是没有家的。
那个时候的我,并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即使嫁人了,家也永远是家啊,除非家人不爱你不欢迎你,不然怎么可能呢?
直到现在才明白,那个家或许一直在,但往后余生我也成了客。
//
不知道大家都是怎么看待“家”这个词的。反正它在我心中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精神层次,而必须是客观存在的。
有实的物,有爱的人,也有温暖的感受...这才是我想要的家。
曾和w先生说,我现在是没有家的,但他反驳说不是他在哪,哪就是家吗?
不可否认,他的说法并没有错。可确实结婚后,我感受不到家的存在了。
于娘家而言,我是客人。虽然还是一样的人和事,却比从前多了几分客气,而我也不能如从前那般时刻想回就回。
于婆家而言,我也是客。纵然大家相敬如宾,款款而谈。可我却觉得自己像那海上的浮木,逃不掉又孤独。
即使在只有我和儿子、w先生的屋子里,我也没法感受到这是我的家。因为这是租的,我们只是借住。
可能这样的想法会很矫情,但我真的觉得自己没有家了。
//
大年三十的晚上,群里弹出弟弟发的年夜饭视频。
看着一如既往丰富的菜色,和爸妈开心的举杯,再看看面前的火锅,他家人客气的让我吃菜,我愣了神。
现在的我,身在曹营心在汉,但实际哪边都不再属于我了。
娘家没有我,他们过得很开心,我发自内心的祝福;婆家有我,但在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陈年话题中,我显得格格不入。
看,我真的没有家了!
//
女孩子长大后,就没有家了。
确实啊,从一个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悄然入住到了一个从未谋面的家。
我们不适应,不自在,不欢喜,太多太多的不了...
这或许是大多数女孩子结婚后的心理状态,也是太多女孩子不敢结婚的理由。
可谁说没有家,就不能再造一个家呢?就像w先生说的那样,他在哪哪就是家。
租的不像家,那就努力奋斗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再漫长也终归能被双向的奔赴给营造出来。
//
余生慢慢,愿世间所有的女孩子都不感孤独无依,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自己认可且属于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