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团校干部培训的心得,我知道专门写一个人是不太合适的,但我就是突然很想写写我的辅导员老师——杨娟【任性脸】。
大概是看到这期培训有太多年轻面孔的缘故吧,所以每当我抬头看到台上站着学长样子的老师之时,总忍不住想到我那刚刚走马上任满一学期的辅导员。
犹记得家长、老师对于大学老师的描述——在大学里能见到班主任(其实只有辅导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基本上只有开学和期末能见两次。带着这样的印象来到大学,我总是想看看所谓的大学“班主任”有多神秘,多难得一见。开学第一天我主动去了办公室,当起了班里的临时负责人(后来顺势成了班长),然而辅导员并没有多神秘,甚至于天天都在办公室,你去十次能见到八次那种,还有两次见不到可能是因为开会和上厕所。
在我还没有来学校就已经听说了,我的辅导员是第一年当辅导员,所以在后来很多场合,杨老师都会不忘总结一句“希望我们互相理解,共同进步”,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她,但我们真的看到了她的进步。印象里,杨老师是个不太能说的人(这只是相对而言),所以在上学期我请了一个比较能说的辅导员卫老师给我们班做了交流分享会后,杨老师也是一副受益匪浅的样子,并且分享会上她也彻底打开了话匣子,眼神闪烁着。那是我第一次听她单独讲那么久的话中间没有卡壳的,句句是发自肺腑的感受。我们也都知道一个刚当上辅导员的老师面对手下两三百人会是怎样一种压力,所以第一次班会杨老师努力克制紧张情绪的样子依然留在我脑海里,第一次费尽心力为我们组织元旦晚会时又气又感动的样子也甚是“蜜汁尴尬”。
杨老师在我眼里,很多时候不是一种师生关系,更多的像我一个不远不近的朋友吧。偶尔的汇报与评价,关心或牢骚在我看来就像在跟一个能倾听的朋友谈天。不问她还在不在坚持减肥,只默默在朋友圈为她晒的美食照点个赞;不问她最近的考核过了没,只轻轻说一句考试加油哦。陈凡逸学长(不想叫老师,显老)在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我想到了杨一康老师,侯刚老师,余天好老师,还有即将成为老师的谢立权学长,他们都有个共同点吧——年轻的辅导员——就像文理学院一样年轻。那天晚上我带杨老师去看我女神的表演的时候,女神惊呼道“还以为是你同学,这么年轻漂亮的辅导员!”,夸赞的话,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的,哈哈哈。最想说的,是昨天下午陈凡逸学长的结束语,他谈了从文理毕业到现在一路的历程,谈了再次回母校的感受,最后几句话的时候,在座的同学们显然已经急着离开了,噪音比较大,但是坐在第一排就在他面前的我,却看到他讲到重回母校时两眼放光的样子,我不知道母校带给他了多大改变,但我知道他回来给我们团校干部做培训,我们的用词是“请来”。
再回头看看我的辅导员,显然她已经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甚至游刃有余了,因为我从未听过哪个辅导员会挨个给同学做成绩分析,哪个辅导员能跟杨老师一样上学期天天来查寝【捂脸哭】……或许是她还太年轻,是个辅导员界的新手吧。
无论如何,看着辅导员跟我们一起学一起成长的样子,其实蛮有意思的,很显然大学毕业我们是多了个同学朋友而不是老师。现在还只有大一,感受也只有这么一点点,但还是想用辅导员的话说一句,大家相互理解,共同成长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