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书评038】读《好好说话》怎么说话让你在人群中游刃有余?
看心学思想巨人王阳明《知行合一》,能解答心中种种疑惑,在与其它历史书籍作对比后,同时也不免存在很多疑问。
王阳明是一个伟人,也是一个平凡人,影响人巨深的便是他的学说和思想。
儿时的王阳明衣食无忧,父亲王华是状元,爷爷王天叙思维开阔。用现代正面管教的育儿理念来说,王天叙对孙子的引导方式不是像王华一样打压孩子,而是随着孩子天性的发展合理引导。
就这样天性聪明活波的王阳明,一边在父亲王华的打压下,一边在爷爷王天叙的引导下度过了他的童年。
人们常说,一个人从贫穷到富有很难,再从富有到贫穷可谓是一下跌倒深渊,没经历过的人不能轻易谈。
王阳明少年衣食无忧,过着公子哥般的生活,青年被发配龙场驿道,成了云贵高原的“山顶洞人”。在两位仆人的协助下开垦荒地,始终用心中的心学理念支撑自己。心中有知识,就想要传播,王阳明的方式就是在当地授课,向蛮夷人民传播他博大精深的心学思想,效果也很好。
学习知识没错,但在古代就怕一些思想聚众了很多人,形成一个思想潮流派,这些弟子与维护者逐渐成为一种势力,是统治阶级不愿看到的。虽然没有要反的思想,也容易被人揪住把柄。想揪王阳明辫子的人不止一个。
论心学,王阳明一直教导弟子们格物致知,论战术,王阳明熟读兵书屡出奇招,三次平定边患内乱。论战果,他该居盖世奇功,可事实上,皇帝连多余的赏银也没有。皇帝不是看不到他的功劳,而是身边吹耳旁风的太多。
底下有这么厉害的一位臣子,还要朝内的大官做什么。所以,王阳明的官位一直不高,被打压着。他没有像张居正一样成为一名所向披靡的政治高手,因为在王阳明心中,致良知才是他要做的事情。
平定边患让百姓过上太平的生活,是内心的良知要告诉他这么做,他遵循内心的良知做事,以自己的理念来说是本份,对百姓来说是好事,他没有理由拒绝,至于封不封赏,那不是他能决定的事,也可能王阳明家底丰厚,不缺这个钱花。
对于跟着他干的士兵,有功无赏通过王阳明一场无价知识,按良知做事的思想盛宴,士兵们估计也不再有什么怨言,有也是没有,不如致良知。可见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力量非同一般。
论王阳明的能力与官位发展,王阳明用良知行事,一切随着自己的心意走,为百姓为国家谋福利,他是一个好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
你越有能力,就越容易与竞争对手构成威胁,被打压的机会就越大,如果没有争取,没有门道,就永远处于基层位置,有能无权。
王阳明是做学问的好老师,一生致力于求学致良知,探讨学问的态度像苏格拉底一样无止境。
但人无完人,把王阳明和张居正,徐阶,道衍来对比,你会发现还有很多不一样。
王阳明是一个好老师,志向不在求高官,张居正是当之无愧力挽狂澜的大政治家,但死后遭其清算,儿子被发配边疆,甚至连张居正的尸体也被挖出来鞭尸,结局惨绝人寰。
首辅大臣徐阶是张居正的学生,十几年在官场不曾有过多表态,让人感觉他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等徐阶上位之后他的政治手腕比张居正还要厉害,徐阶十几年的压抑不是不说,而是没到那个时候,没到那个地位说,平台来了,他的能力与权利全部施展开来。但徐阶隐退之后,也遭人暗算。
和尚道衍帮朱棣夺得皇位之后,成功隐退,皇上赏赐的金银珠宝美女统统不要,继续回到庙里过起隐居般的生活,最终寿正终寝。
道衍做了他该做的事,能做的事,始终按照内心的想法做事,发挥自己的才能,匡扶朱棣得到皇位,本该功成名就时却瞬间隐退,我认为他才是真正厉害的那个人。不被欲望和权利蒙蔽了双眼,得到容易,放下太难,道衍不是一般的高僧。
王阳明生不逢时,心学未被采纳一是受别人打压,二是和皇上信奉的程朱理学格格不入,皇上按照程朱理学依葫芦画瓢,王阳明自己制造瓢,皇上绝不允许眼皮子底下有这样另类的人才出现。这是典型的妒贤任能情节,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这是王阳明的不幸,也是中华文化的不幸。但每一种学说,怎能又逃脱了九死一生呢?都是一种过程,经历和沉湎,加上作者的执着和后世弟子们的发扬将其光辉保存下来,成为旷世巨作。
王阳明半生漂泊,剿匪回家的途中向弟子留下不是遗言的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一生凭良知做事,自己满意就是了,心里又有什么遗憾呢?
什么高官厚禄对于他来说都太浅薄,他做的一切人们看在眼里,任何丰功伟绩由历史记录,真相永远不会被掩盖,时间会沉淀出一切,给人清白。
下一篇:【书评040】读《福尔摩斯探案精选》看福尔摩斯破案的秘密
我是润苼,
坚持读一本好书,写一篇浅文。
《简写书评》专题,长期有更。
力争做到最自己有效输入,
对他人有益输出。
欢迎您来评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