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杭州师范大学举办了110周年校庆,杭州师范大学校友、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受邀回到母校演讲。在演讲中,马云分享了母校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未来教育的一些看法。
首先,马云说,杭州师范大学给了他两样了不起的东西。马云高考考了三次,他认为,在进入杭州师范大学之前,他就已经上了宝贵的第一堂课,就是认识到什么叫失败和挫折。另一个影响是母校把他培养成了一名老师。马云过去也经常说,他从来没有学过如何当CEO,而是用教师的方法去当CEO。在他看来,CEO就是Chief Education Officer(首席教育官)。所以,他把当老师的经验带到了阿里巴巴的创业中。马云说,做老师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都比自己更强、更好,没有哪个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破产和出事,而CEO如果不能像老师一样成就他人,不去帮助员工、客户、合作伙伴成功,就很难领导公司走向成功。
其次,马云认为,未来的30年,技术变革会驱动教育变革,并且会成为社会变革的关键。即使是世界一流大学,也要考虑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自己的发展方向。过去是知识驱动,而未来社会是智慧和体验驱动。过去以制造为中心,未来以创造为中心。过去追求的是标准化、规模化,未来讲究的是个性化、特色化。未来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竞争,是智慧和体验的竞争,是领导力、担当力、责任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
马云说,教育教的是知识,育的是文化。而学习学的是知识,习是尝试知识、体验挫折,是一种想象力,是一种文化。教和学是对知识来说的,育和习是对文化来说的。未来教育的使命一定不是培养多少高分的孩子,不是培养学习机器,也不是在流水线上培养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真正的人。
马云在世界各国参观过很多学校,他发现中国的学生在全世界各个学校都是学习非常好的学生,但这些学生的体育、音乐、美术却很差,而往往艺术和体育才真正能让孩子成为完整而幸福的人。孩子们要从艺术中体验到创意和想象力,要从运动中学会包容、学会团队合作、学会责任、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学会在冲突中解决问题。未来的孩子,一定要用全球化的眼光看待问题,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挑战,要用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未来。同时,我们必须要让孩子拥有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担当力、领导力以及独特的思考能力。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适应未来的新工作,不会因为被机器取代而沮丧,不会在变革中被残酷淘汰。
以上就是马云对未来教育和学习的思考
潘建伟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量子技术之上的,在核武器研制过程中催生了现代的通用计算机,对高能物理中的量子研究又催生了互联网。经过多年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碰到了一些严峻挑战,首先就是信息安全瓶颈。潘建伟说,随着计算能力的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所有依赖于计算复杂度的经典加密算法,在原则上都会被破解。在1841年就有人提出,以人类的才智,没办法构造出人类自身无法破解的密码。第二个瓶颈是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潘建伟表示,目前全世界的计算能力综合到一起,也没办法在一年内完成对2的80次方个数据的穷举搜索(意思是把这些数据逐个搜索一遍),传统计算能力的发展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而量子计算已经为解决这两个问题做好了准备。潘建伟介绍说,量子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特征,那就是量子没办法精确复制,测量量子会对它有影响,所以不能通过测量把它复制出来,这是量子加密技术安全性的一个前提。而在计算力方面,量子计算机的计算力将呈现出巨大的优势。比如现在普通计算机需要100年计算出来的方程组,利用量子计算机只需要0.01秒。在潘建伟看来,量子计算可以称为和平时代的核武器,各个大国都无法承受在量子技术革命竞争中失败的代价。
对于个人如此,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同样也是如此。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一个组织,即使再强大,相对于它想要做的事情而言,组织的资源总是有限的,CEO和员工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做好所有事情。
但是,知易行难,如何做到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呢?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首先,你得确立自己的优先排序。
这往往同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有关。说到核心价值这件事情你可能觉得有点虚,但是只需要考虑下面这个场景,你就能明白它的意思:
在一个知名的连锁热狗店,如果客人不小心失手滑落了一个玉米热狗,这时候,收银员应该免费给客人换一个新的热狗吗?
这其实就取决于,这家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决定的最优先事项是什么。员工要首先保证让顾客满意,还是首先要考虑公司的盈利。
如果是在知名的火锅店比如海底捞,发生类似的事情时,我们都知道服务员会怎么反应。因为这家公司肯定会把顾客的满意度放在最优先事项。它已经无数次强调和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大部分公司其实都没有这么明确的规定。大部分公司的想法,你肯定也猜到了:顾客满意度当然重要,但是保证公司不被人占便宜也很重要,要保证平衡。
话虽然有道理,但是这种要求平衡顾客满意度和公司利润的做法,只会有一个后果:全看收银员或者服务员当时的心情如何。
这其实是管理中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要组织成员自己做判断,但是同时,也要保证每一个分散的决定,具备某种正确性和一致性。
比如,会不会有一个客人气冲冲地说:你为什么不给换一个新的热狗?上个月我看到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你们就给换了?!这不公平!
所以,第一步就是,明确你的最优先事项。它决定着当你或者组织成员面对取舍时,会如何行动。
管理学作者奇普·希思和丹·希思说,这个建议听上去实在是太过寻常了。简直就是常识。但是,现实是,很少有人会按照这个最基本的建议去行动。
因为人们真的很少主动去问自己这个问题,并且建立自己的优先排序。除非不得不。
而且,即使你认为自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优先顺序,但是,你、可能像大部分人一样:你并没有保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真的是这么分配的。
麻省理工学院的威廉姆·庞兹(William Pounds)就曾经要求一些管理者,分享他们认为自己和组织正面临的重要问题。每个人都列了5~8个问题。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庞兹再要求他们描述自己过去一个星期中的日程安排。结果发现,“没有一个管理者提到的活动跟他之前描述过的问题有直接关联的。”
换句话说,大家手上总有此时此刻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顾不上考虑那些你认为应该花时间去做的、真正重要的事。
所以,虽然你认为自己有自己认为的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往往你的时间分配会泄露真相。比如说,如果你真的记录下自己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会发现可能刷朋友圈是你最重要的事之一。
那么,问题随之而来。如果你已经通过思考确定了自己认为的真正重要的事,你想把时间花在这上面。有什么好方法来更好做到这一点吗?
下面就是两个。
第一,通过反向思考,设定一个“停止做的事”清单。这个方法是著名管理学家,《从优秀到卓越》作者吉姆·柯林斯提出来的。
吉姆·柯林斯的顾问有一次跟他说,不妨做这样一个思想实验:你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告诉你,你的某个亲戚突然留给了你2000万美元,而且没有任何附带条件;你还没高兴多久,电话又响了,这个电话告诉你了你一个坏消息,你得了一种非常难以治愈的疾病,你的寿命只剩下10年了。这时候,你会做什么跟平时不同的举动,尤其是,你会停止做哪些事情?
从这一年开始,吉姆·柯林斯每年都会列一个“停止做的事”清单。
这个清单做到了让你可以刻意规避那些你认为不要再浪费时间去做的事。
第二个方法更简单,效率专家彼得·布莱格曼(Peter Bregman)曾经推荐了一个非常容易操作的技巧。布莱格曼建议,你不妨把手机闹铃设定成每个小时响一次。闹铃的作用是打断你手头正在做的事。闹铃响的时候,你就问一下自己:我有没有在做我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我现在的时间是用在了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吗?
总之,你可以通过明确自己的最优先事项,来确保自己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为了做到这一点,你还可以采用两个小方法:列出停止做的事清单,以及设定一个定时回响的闹铃。
以上就是帮助你做到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的方法。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给你分享一本有意思的书-------《规模》
英文书名是Scale,它的副标题比较长,翻译过来是:关于增长、创新、可持续性的普遍规律,和生物体、城市、经济、公司的生命节奏。这本书是2017年5月出版的,目前还没有中文版。
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它用非线性的思维,把我们身边很多事物,都重新给打量了一遍。了解了这本书,你会发现,生物和城市,它们竟然有着特别相似的规律。那什么是非线性思维呢?别着急,咱们慢慢说。
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这本书的作者杰弗里·韦斯特(Geoffrey West),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今年已经78岁了。他对尺度分析的研究,有特别突出的贡献。
说完了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接下来我会分两个部分,来给你讲讲《规模》这本书。
第一部分说的是,什么是线性,什么是非线性?生物身上存在着哪些非线性关系?
第二部分说的是,在规模更大的城市当中,存在着怎样的非线性关系?
下面咱们就正式开始。
| 线性和非线性
先来看第一部分,什么是线性,什么是非线性?
想要理解这两个词,就要说到一些数学知识了。你可能在课上学过直角坐标系。如果在坐标上表示y=x,就会是一条直线,x和y的增长,是固定倍数的,这就是线性关系。
那什么是非线性关系呢?比方说y=x的平方,这时候画出来的图,是曲线,y和x的增长,不是固定的倍数,这就是非线性关系。
说白了,线性增长,说的就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而非线性增长呢,说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倍数不是固定的。
| 力量和体重的非线性关系
了解了线性和非线性,你就会发现,生活里存在大量的非线性关系。作者告诉咱们,用一个公式,就可以解释很多现象。这个公式是:y和x的k次方成正比。如果k=1,那就是线性关系。如果k小于1,那就叫“次线性”关系。k大于1呢,就叫做“超线性”关系。
光说公式可能太抽象,咱们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疑问:蚂蚁为什么能搬起比自己体重重那么多的东西呢?这是因为,力量和体重,是非线性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咱们来看推导过程。
你肯定知道面积和长度的平方成正比,体积和长度的立方成正比。由此,咱们就能推导出来,面积跟重量的2/3次方成正比。对于生物体来说,它的重量和体积成正比,力量和面积成正比。也就是说,一个生物体的力量,是和他体重的2/3成正比。
这个推导过程太复杂,你不需要记,你只需要记住结论就好了,结论是:一个生物体的力量,和他体重的2/3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力量和体重,是非线性关系。说白了,相对于体重的增长,力量的增长速度是比较慢的。
这也就意味着,越小的东西,反而看上去越有力量。比如蚂蚁,它能背起比它身体种很多的东西,但如果是大象,就不可能背起好几头大象。这背后的底层规律,就是力量和体重是非线性关系。
| 新陈代谢率和体重的非线性关系
说完了力量和体重的非线性关系,咱们再来看一个问题:为什么所有生物,长到一定大小之后,就不在长了。
这其实就是因为,生物的新陈代谢率和体重也是非线性关系。一个生物,它的新陈代谢率,和体重的3/4次方成正比,推导过程咱们就不细说了。
你只需要知道,随着体重的增加,生物需要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你吸收的能量,会全部用在系统维护上,再也没有多余的能量用来增长了,这时候,生物就停止生长了。
| 城市里的非线性关系
好,刚才咱们说的是第一部分,生物身上的一些非线性关系。接下来咱们说第二部分,在城市里存在的非线性关系。
我们都知道,城市太大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方说堵车、空气污染等等。虽然有这么多的问题,但大城市却仍然是飞速发展,越变越大。刚才咱们不是说了吗,生物体不可能越来越大,无限增长,那为什么城市规模会越来越大呢?
还是非线性的问题。我从两个角度来给你分析分析,一个角度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另一个角度是城市的产出。
先来说基础设施。比方说加油站,我们知道,人口越多,加油站就越多,但是加油站的增长,比人口的增长慢。根据作者提供的数据,加油站数和人口数的0.85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城市规模越大,人口越多,人均所需要的加油站就越少。
不仅是这样,其他基础设施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大城市比小城市更节省基础设施。这就是城市越来越大的一个原因。
咱们再来看城市越来越大的第二个原因:城市产出。城市越大,产出就越大,而且消耗越低。根据作者提供的数据:城市人口扩大100倍,基础设施只需要扩大50倍,而城市的产出,却扩大了200倍。所以说,城市越大越好。
今天的内容,可能有些烧脑。其实核心观点很简单,你只需要记住,“很多事情的发展,是非线性关系的”就可以了。
最后留一道思考题
在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非线性关系呢?
你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
欢迎你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