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愁字了得”的人生,绝代词宗的欢与悲

如果让中国男人投票选择中国历史上第一女神的话,估计80%都会写上李清照。但如果读到李大才女那充满愁绪的词作,又不免对女神的人生充满了疑惑。

有人会说,女神可以远观欣赏,但不适合一起过日子。

不过,当了解到李清照的整个一生,不知道你会在她“女神”称号后面打个大大的问号还是感叹号?

中国人好诗词,但能让人张口即来而且欲罢不能、雅俗兼备的诗词其实并不多,而这不多的美到极致的千古名篇却不少就出自这样一位女词人之手,这在数千年男人一直占据绝对主角地位的中国诗词擂台上,着实难能可贵。

在中国人心目中,提起李清照,漂不漂亮不清楚,但只要一提及女词人,首先想到的肯定非她莫属。因为,论及古代词人(都不用说女词人了),李清照的地位及声望如果坐列第二的话,任何人不能也不敢奢望那第一C位。

她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通晓金石,而尤通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才华横溢,技艺全面,富于创造精神,历代学者对此无不折服。其词作不事雕饰、不落俗套、格调清新、意境幽美,几乎每一句都美到极致,几乎篇篇都被传唱。

若放在今日,她一定是一写诗词便爆款、自带流量的顶级大V。

她也俨然成了当今装逼格的门面,说话撰文若能来几句“绿肥红瘦”、“柳眼梅腮”、“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立马让人刮目相看高大上起来。

许多人是因为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记住李清照的。的确,那是一种凄冷的美,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如梁衡《乱世中的美神》所言,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只有她一人。

可这样一位集才华与美貌与一身的女神,却被人冠以酒鬼、赌徒、泼妇的恶名。而且还有鼻子有眼、有文有“真相”地说她“好赌成性”、“以酒为伴”、“性情乖戾”、“不知廉耻”等等。

更有人将她列入“劣女”、“渣妻”行列,认为她不仅一首词将原配丈夫赵明诚写死,还竟然休掉了第二任丈夫,简直大逆不道,叔可忍嫂也不能忍!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能如此朗朗私语地将“愁肠百结”的画面呈现在你面前的才女,竟然会有那般清奇古怪、截然相反的人设?

难道真的是有才必渣、有貌必花,纵然千古女神也不能脱俗?

还是她真的变态到将自己擅长的诗词当匕首,要了与自己琴瑟和鸣的丈夫的命,练成了“灭夫诗太”?

其实,李清照的一生如同她的号“易安居士”,并不安易;而对这位登峰造极女性的解读也恰恰“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名列宋词第一人无人可否。说她喜“赌”好“饮”也是实情,而且她第一任丈夫赵明诚最终郁郁而终以及她再婚百日便断然休掉第二任丈夫也都确有其事。

但如果不考虑前因后果、断章取义地罗列堆砌再冠以“罪名”,则不只是牵强附会,而是别有用心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在家庭的熏陶下,她从小便文采出众,属于出生便自带光环的十足白富美。

其夫赵明诚,比李清照大3岁,祖上山东诸城。其父为吏部侍郎,后官至宰相。

赵明诚还是太学生时,便对李清照早有耳闻,遂登门造访。

叩门之时,正在院落荡秋千的17岁的李清照,羞赧地跳下秋千,慌不择路地逃入闺房,跑丢了鞋子也跑掉了金钗。但还不忘矜持地倚门回看这进院的书生,并作词一首记录下这慌张却难忘的一幕: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次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二十一的赵明诚。

李清照与赵明诚相识相爱相合,算得上门当户对:一个翩翩少年官二代,一个聪慧伶俐文二代。更是才子配佳人:一位痴迷金石古玩,并成为了著名的金石学家和文物鉴赏家;一位出口成词挥笔成章,成为了绝世女词人。婚后两人情趣两相投、互敬相恩爱、琴瑟共和鸣。

这在嫁娶要靠父母之意、媒妁之言的封建时代,能有这样的爱情,真是天赐良缘、百年难遇了。

早年二人的婚姻也成为了当时乃至后世茶余饭后的话题,纳兰性德曾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来描写他们早年情趣盎然的甜美生活。

根据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记载,赵李二人都好读书藏书,两人常常比赛看谁的记忆力好,于是每次饭后烹茶时,会手指满屋的书籍,问某典故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答中者先喝。可是答中者往往因为太过开心,抢着饮茶,反而会将茶水打翻,使满屋飘溢着茶香,令人欢愉不已。

李清照自幼博闻强记,过目成诵。赵明诚也才华不凡,有七步之才。不过,李清照在诗词书史方面要略胜一筹。所以每次赌书饮茶,她总是赢多输少,赵明诚只能甘拜下风。

读书本已是雅事,而相知相惜的二人却把求知与寻乐结合,用别出心裁的“赌书”游戏来增添生活情趣,折射出二人志趣的相同、爱情的美满和生活的雅致。

由此,“赌书泼茶后,知己难再得”,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李清照首创的“翻书赌茶”游戏,也为后代的文人墨客所沿用,不失为一种雅趣。

而这“赌书泼茶”也成了别有用心恶意点评李清照的一大罪状——“好赌”。

当然,还有拿出作为李清照是“赌鬼”的证据是,易安居士曾著有赌书一本。其实,古人所玩的“赌博”游戏与今日“赌钱”游戏大不相同,他们将猜灯谜、猜枚、斗酒、斗诗、斗茶、甚至曲水流觞等这些休闲消遣类的游戏都称作为“赌”。作为兴趣广泛又冰雪聪明的女作家,她精于此道又写成书有何奇怪?难道,在那些生活毫无情趣者看来,空闲时间只有独守空房面壁发呆、什么不干才是正道?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消遣玩乐,小两口的日子过得丰富多彩,情趣盎然。当然,除了“赌书泼茶”之外,他们最拿手的还是写文赛诗。

赵明诚十分欣赏妻子的才华,但作为男人又不服气,想胜之。有一次,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数日,作词若干,将李清照的词也夹杂其中。叫人评鉴,好友看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好友指出,赵明诚不禁哑然。原来正是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由此对妻子才学更心悦诚服。

明代书法家吴宽也曾题诗“金石姻缘翰墨芬,文萧夫妇尽能文”,盛赞二位伉俪情深。

作为金石爱好者的赵明诚酷爱收藏文物古玩,好作词文的李清照也是好玩之女。嫁入赵家后受赵明诚影响,李清照也养成了浓厚的金石爱好。

早期俩人生活不甚富裕,但双方出于对金石的痴迷,千方百计节衣缩食,不惜重金收集购买碑文、书画。甚至闹出“见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不惜“脱衣市易”的地步。作为妻子,李清照不仅不反对,而且还以实际行动来支持,甚至不惜“食去重肉,衣去重采,身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每得好书好物,俩人便共同校勘、整理、把玩、评价。折射出夫唱妇随,重精神、轻物欲的生活状态。

名传历史的《金石录》便是赵李夫妇精诚合作的结晶。

即便双方父亲官场失意被革职而出现了一些问题、闹了一些家庭矛盾,但也没有实质性地影响到夫妻二人的感情。

如果生活只有诗和远方,这绝对就是最适合他俩的不羡鸳鸯不羡仙的美好惬意生活。

但命运无常,福祸相依,生活的苟且却很快让她进入了悲剧环节。

将她拽入悲剧泥潭的是封建家庭伦理、夫妻二人个性、以及大社会的动荡。

在极其注重孝道的大宋王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李夫妇虽和美,但令人遗憾的是,李清照未能为赵明诚生下一儿半女。

至于不能生育到底是谁方问题,众说纷纭。作为最为开放的朝代之一的宋朝,娶小纳妾是一般有条件家庭的正常操作。赵明诚也不免俗,也曾经纳妾数位,但却一直未能生育。由此看来,不能生育问题出在赵明诚身上的可能性为大。

但在缺乏科技手段的宋朝,不能生育的锅只能由女方来背。“无后”成了李清照的缺憾和硬伤。不仅遭到强势婆婆的嫌弃和责难,而且,也成为撕裂赵李二人感情的利刃。

随着北上为官、两地分居,赵明诚对李清照日渐疏远,并进而移情别恋、甚至纳妾。对于敏感细腻的李清照来说,天各一方的相思之苦,那只是一种感伤,但如果加上冷落和背叛,那就是深入骨髓的伤害了。由此带来的悲情、凄楚和惆怅隐约可见于其“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人比黄花瘦”之类词篇。

赵明诚对李清照是否真心相爱,历来人云亦云,但不能以当今社会习俗和状态去揣度900年前女性只作为附庸的由男性主导的封建社会。也就是说,不能要求才气有余豪气不足的赵明诚超越历史,以现代男女平等的观念去对待妻子。

更何况,跟李清照这样才华横溢的顶尖才女一起生活虽然有乐趣,但压力也显而易见。女比男强本来就对他形成压力,不懂世故的直爽女却还将争强好胜当着乐趣,这在男权社会的年代多多少少会影响丈夫赵明诚对李清照的感情。

不是有言“女人需崇拜,男人需要被崇拜”吗?这是普世常情,古人也不例外。

对于赵李二人来说,新婚夫妻相互嬉闹可以,至于“爱为何物”,对金石痴赵明诚来说可能根本就没想过。更何况,让他将“爱”转换到日常生活中去,对于情商欠费的直男癌来说,着实属于赶鸭子上架工程,不只是难于上青天的问题,而是压根就没有那种意识。

其实,俩人都属于才华令人敬佩,但情商却令人堪忧的智商顶格、情商不及格之人。尤其赵明诚,不仅不谙情理,还迂腐胆小、轻重不分。仅两例便可管中窥豹。

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期间,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因大意未防导致手忙脚乱,竟然撇下李清照和满城官民,独自缒绳弃城而逃。真不知这父母官当时是出于条件反射的自私还是直男癌细胞吞掉了大脑。

面对兵荒马乱丈夫所表现出的胆小、懦弱和不负责任,让李清照产生了心理阴影。可悲的是面对金人的铁蹄,当时大宋河山已风雨飘摇,遍地烽烟。在又一次逃难之时,赵明诚再次露出其不知轻重、毫无体贴之心的自私一面。不仅再次撇开李清照独自“赴任”,而且还将所有辎重都抛给纤弱女子李清照。看着俩人20多年精心收藏的满满几车珍贵书画碑帖古器文物,李清照着急地问丈夫如果发生意外怎么办,赵明诚回答如果情况不妙则将多余的身外之物全部抛弃,只有他们收藏的珍贵书帖至死不弃,一定要与李清照同在——自己的妻子和书帖在赵明诚心目中的位置昭然而揭。

如果说丈夫赵明诚是情商根本就没拆封的直男癌的话,妻子李清照也属于才华挤掉了情商的直肠女。新婚之后的几年,出于青春年少的激情和双方的共同雅趣爱好,嬉戏玩闹甚是快乐,但心直口快、豪爽耿直的个性也让她吃了不少苦头。

从其词文以及当时和后代对其记述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具有现代女性的气质、个性和为人处事风格:直言不讳、快人快语、大女子主义(甚至有假小子、女强人之风)。她沉湎于琴书词文,从未将女子的“三从四德”放在心上,有时不谙世故到“不通情理”地步。

如得知自己老爹因官场党争落难,便求救于如日中天的宰相公公赵挺之却被拒,便毫不留情写词直怼公公,“炙手可热心可寒”,将其比为祸乱朝纲的唐朝宰相杨国忠。而对一直看不惯她的强势婆婆,旷直的李清照,也从不曲迎讨好。

一个直男癌,一个直肠女,都是情商低需要充值的人,但二人都意识不到,或意识到了却因情商都不在线而不知如何调试修补。

李清照的狂放大胆还不止这些,她还曾经写过一本《词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论词的文章),寥寥千言、言简意赅,由汉魏乐赋、南唐词乐到北宋词坛一一进行点评,大气磅礴,洞见非凡。实难相信其出自女手。

尤其提出“词别是一家”,认为好词必须格调高、有情致、协音律。因此,要求词形式上严守律,内容上主情致,风格上尚文雅,以达到严守词与诗之别,维护词的艺术本色。自此,严格区分了诗和词的边界,确立了词的个体特性,也奠定了词从俗文化到雅艺术的开端。

据此,她直言不讳地点评当时炙手可热的文学大咖:柳永的词虽合于音律,但词句却俗不可耐;王介甫(王安石)、曾子固(曾巩)文有西汉之风,但词却无法卒读;秦观的华而不实,黄庭坚的则实而不美。

虽然吟诗作文卿卿我我、婉约蕴藉,但面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却表现出了超出男人的刚毅和大节大义,从不隐瞒自己并苟且于小我之中,而是写词直接讽刺和痛责当朝朝廷及士大夫们的无能,一阵见血、直截了当、毫不留情。

赵明诚二次为官并再次被撤职后,夫妇二人沿长江而上逃往江西。经历了丈夫的纳妾、临阵脱逃的自私和懦弱,李清照对赵明诚已心存芥蒂,一路难免有点别扭。当行至乌江时,具有男子气概和英雄情怀的李清照触景生情,不免想起项羽兵败自刎之壮举,顿时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悲愤千古又浩气非凡的绝唱《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对于这首千古绝唱,有人解释为以项羽为对比,羞辱面对国破家亡的惨剧,不思收复故土,只知南渡逃亡苟且偷生的统治者和士大夫们。也有人认为是讥讽临阵脱逃毫无骨气的丈夫赵明诚。

面对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终日惶恐不安如丧家之犬,软弱无能的朝廷让自己和百姓颠沛流离,自己却有心无力,必然出离悲愤;再看到面前怯弱的丈夫,联想到拔剑自刎的项羽,又何尝没有出于对丈夫的失望呢?以耿直女直言不讳的性格,李清照完全能针对赵明诚写得出这首诗。

事后,不知是赵明诚因此而羞愧难当,自责而郁郁寡欢,还是因为别的原因,没多久便染病,不治身亡。

这便成了李清照“害死”丈夫的罪证。

李清照不仅“害死”前夫,更不能容忍的是还公然“休掉”了后夫。

适合做学问不适合当官的赵明诚,奄奄一息地躺在妻子李清照怀中,虽有妾,但此时的他应该明白最懂他并能与之共语和托付的只有李清照。他环顾被妻子历经千辛万苦辗转波折保存下来的珍藏,最终将手指向了终其一身心血却未竟的《金石录》手稿,知夫莫如妻的李清照坚定地对赵明诚点了点头,赵明诚才合眼而去。

为了保住和丈夫共同搜集的众多金石书画书籍文物,肩负赵明诚“舍命也不能丢”的生前重托,李清照不断奔波逃难,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这样苦苦地坚持着。她深知以个人之力,难以保全如此之多文物,便希望能追上皇上或官府送给朝廷。但只顾逃命的官府哪里还有闲心顾得上她的珍宝?

可惜,逃难途中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随身携带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盗走,所藏金石书画在辗转过程中损失殆尽。

一位拖着沉重的书画文物的弱女子,行无定所,身心憔悴,无奈与绝望之时,她偶遇一仰慕李清照的彬彬有礼君子张汝舟,对李清照关爱有加。出于生活和现实所迫,李清照便与之结婚(宋朝提倡寡妇再婚)。但很快,这位“君子”就露出原形。

李清照渐渐发现与之志向情趣大异,无异于同床异梦。而且,张汝舟不仅以占有才女美妇为豪,还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但这些东西被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岂可拱手相让。

大男子主义的张汝舟没想到遇到这样一位刚直不屈的硬茬,眼看不能得逞,便恼羞成怒,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对李清照拳脚相加,大打出手。

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李清照视精神与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了这种窝囊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便毅然决定与他分手。但依宋朝法律,妻子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敢做敢为的李清照决定鱼死网破,得知张汝舟曾科举考试作弊,便毫不犹豫地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因为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苦海。

正如后人所说,“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治罪并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但好在李清照的遭遇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同情。在朝中友人的帮忙下,李清照只坐了9天牢便被释放。

张汝舟的失败,在于他前期功课没做好,轻看了李清照。相对于那些习惯于嫁鸡随鸡凑合生活的大众女人,李清照岂是寻常人能够征服得了的池中之物。而于李清照来说,这只是无奈人生中的又一场赌局。尽管下错了棋子,但绝不苟且,能断然弃卒保将,终获险胜。

李清照一生好胜,柔弱外表下,却藏敛着不同凡人的果敢内心,宁可面对世俗嘲骂与牢狱之灾,也要寻回自由身,其勇气与决断,近于壮士断腕。这也应该算得上被人诟病的有着“赌徒般”强悍的决心吧。

这便是后世学者颇有争议的李清照“休夫”一事。其实,妇女改嫁和寡妇再嫁在宋代并不少见,只是到了后世,尤其明清封建礼教观念盛行,才大肆提倡守寡守节。导致后人视之为大逆不道,是对封建礼教的公然挑战。

李清照饱经战乱之苦、生离死别之伤、生活贫困之忧,但她一直将《金石录》草稿带在身边,“病中把玩,搬在卧内”。数年后,当李清照重新翻阅《金石录》,遥忆当年和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日子,一时百感交集,遂写下了千古奇文《金石录后序》,备述一生遭际和文物聚散,让人扼腕叹息。

历经23年乱世,李清照终于不负丈夫之托,独自完成了赵明诚未竟事业,终将《金石录》修撰完毕,将这部凝聚着俩人心血的经典流传了下来。为不致散失,她以68岁高龄,亲自将书送至泉州赵明诚二哥赵思诚处珍存。3年之后的1155年5月12日(有说是1151年),71岁的李清照离开了人世,以自己“怎一个愁字了得”的人生给历史和今人留下了一抹高标一帜、卓尔不凡、更是问心无愧的靓丽色彩。

没想到,在令今人羡慕的“清明上河图”梦幻般的大宋盛世,对李清照来说却是绞杀她甜蜜生活的劫难。

而“靖康之难”、北宋南渡、社会动荡,将李清照从“深闺别院”拽向住无定所四处飘零的生活,加剧了其人生的悲催。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而且更悲剧的还是一位穿越到当今的具有现代文明意识和境界的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却具有男人的视野和豪气、以及绝不甘于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不但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怀,而且还具有忧国忧民的悲天悯人胸怀。作为女人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了。

她的所思、所想、所求完全超出了当时社会常人的想象。试想,在那种“商女不知亡国恨”醉生梦死的社会里,不说一阶弱女,即使是男儿,谁会如她那样不迎合世俗、不卑躬屈膝地执着于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同时还为社稷的前途而愁绪满肠?

她的情愁、家愁、国愁,还有生存之愁,以及如何不负丈夫寄托、完成丈夫遗愿之愁,种种忧愁聚于一身,确实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果说,酒能消愁的话,无需借酒激发才情的李清照,面临如此境地,若能暂且借酒消消愁又何尝不可呢?难道,男人纵酒就是豪情,女人饮酒就是“酒鬼”?

有才的人本来就是孤独的,何况她不仅有才还有貌,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不是男人却有着男子汉大丈夫都不见得具有的格局、果敢和豪迈。

搁在现在,李清照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问题,不仅没有问题,而且其本人绝对会大红大紫。之所以招致那么多是非口舌,是因为她错生了时代——早生了近千年。

在个体不被尊重、缺乏宽容的社会里,你越有想法、越有才华,如果不入主流不随大流,你怎么做都会被当成怪物,最终只能沦为悲剧。

一位既能写静美岁月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恬秀传神的婉约词,又能写兵荒马乱岁月中“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豪壮诗篇的伟大女词人。李清照空前绝后的柔情与豪气折射出后世中国男人们的不堪。

在这块土地上,已经习惯了“枪打出头鸟”。更何况,还出现了这只翱翔在无人企及的高度俯视群雄的孤独的雌鹰。于是,她的存在就是个错误,他的声望就是对男性的侮辱。眼看从她的才华里找不出破绽,那些已经阳痿了的明清文人和酸臭卫道士们便从她的生活中扒粪一样寻找蛛丝马迹,以便拼凑材料贬损搞臭她。

但天道有眼,庸俗的诋毁和卑琐的中伤,丝毫无损于这位“华夏第一词人”、“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对这样一位乱世中远胜须眉的英杰的任何诋毁,反衬出她异于常人的不凡与伟大,折射出肆意诋毁她之徒的卑下和龌龊。

而她的人生,既让她“愁”也让人“愁”,但绝对担得起绝世的“传奇”!

看完李清照的一生,再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禁唏嘘太息,“欲语泪先流”……



感谢网络图片所有者,若侵权,望告知,即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63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5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42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7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3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9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68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4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7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71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27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21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7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7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1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1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