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蒙古族的汉子,也许大多数人会和我一样,在脑海里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外形粗犷,举止豪放,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过着一种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但是,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的散文,却彻底颠覆了我固有的印象,并开启了我全新的心路旅程。
这本《鲍尔吉·原野散文选集》,装帧简洁朴素耐看。打开书页,没有拥挤的文字扑面而来,有的只是舒适闲散,适合心灵休憩。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翻读几页,让目光缓缓飘过那片散发着青草清香的辽阔草原,拂去内心的烦躁,让身心渐渐松弛沉静下来,这是对紧张生活最简单有效的调节。
这本选集收录了《对岸的云彩》《绿釉百合》《青海的云》《蝴蝶一如梦游人》《白马寺的鸽子》《阳光碎片》等鲍尔吉的散文代表作。作者从小在草原上长大,是地地道道的蒙古族人。丰饶的大草原滋养了他的精神世界,培养了他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怀。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情怀在他经历了人生坎坷磨难之后依然纯真。他认为,人生连一场痛哭都不曾享用,灵魂何以自如呼吸?当痛哭都变成了享受,灵魂怎能不自由呼吸?细腻中见豪情。他的文字既像马头琴声一般悠扬婉转,又像大漠胡杨般挺拔坚强。
鲍尔吉·原野在他如繁星般灿烂的散文篇章里倾情描绘了人间的真美善,笔调轻松优美,不时透露出几丝幽默俏皮,让人回味不已。在《河流里没有一滴多余的水》一文中,他深情地写到:“人的勇气、包容、纯洁和善良,本来是与生俱在的。在漫长的生活中,有一些丢失了,有一些被关在心底。把它们找回来,让它们长大,人生其实没什么艰难,每一寸光阴都有用。”
也许是蒙古族开朗、乐观的天性使然,鲍尔吉在面对年华老去的时候,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岁月虽比不上花朵,但终究‘盛开’到今日,殊不易。”能够把岁月的风霜和花朵的开放联想到一起,我在惊叹作者奇思妙想的同时,也由衷地钦佩他那豁达的胸襟。作者说:“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泪水,是另外一种东西。这些高贵的客人手执素洁的鲜花,早早就等候在这里,等着与音乐、诗和人们心中美好之物见面……我理应早早读一些真诚的好书,听朴素单纯的音乐,让高贵与高贵见面。”是的,我也理应多读这样蕴含着真情实感的文字,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洗礼,让心灵变得纯洁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