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又是一年秋风起
人间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一年中最多彩的季节,莫过于秋天了。红色枫,紫色菊,黄色叶。
秋天里最喜欢的事,是到西湖边走走。看梧桐叶随风飘落,旋转着,漫天飞舞。如此的美景里,本是匆匆的行人,似乎有意放缓了脚步,轻轻地走,慢慢地行。同样的风景在不同的人眼中,自是有着不一样的感觉。有人看到是凋零,萧瑟,有人看到的是唯美。有人悲伤,自也有人欣喜。
《落叶》唐·王建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落叶在诗人眼里是浪漫的,欣喜的,更是沉重的。
树叶有的还是绿色的,有的却已变了颜色,参差不匀,颇有一种格外的美。
前脚刚扫完,又有一些树叶随风飘落,怎么也扫不完。似乎树叶多了几丝调皮。
当树叶离开枝头飘落到地面,让人不觉也生出感慨。它不单是落叶,更是悄然消逝的时光。还没细细体味,竟又是一年秋风起。那旋转着落下的,不仅仅是落叶,更是诗人的青春。
《落叶》五代·修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修睦,(?—918)唐末五代初僧,号楚湘。唐昭宗光化间,任庐山僧正。与贯休、齐己、虚中、处默等为诗友。五代初,应吴国征辟赴金陵。后死于朱瑾之难。修睦以诗名,尤长于近体,多咏僧居生活。有《东林集》,已佚。
这一首《落叶》,写的是已近晚秋,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了,空落落的田地显得格外空旷。只见深红色的落叶脱离树干,在底下铺了一层又一层。诗人立志要像青松那样傲然挺立,四季常青,而不做落叶,任意东西。
只是人生在世,很多事情身不由己。
能做的,是保持一颗淡泊之心,不慕浮华,恬静淡然。
《和盛集陶落叶》清·钱谦益
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
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
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
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
作为明末清初的诗人,钱谦益对于亡国,有着更深的感悟。秋已深了,远望南京城东的钟山,万物凋零,寒山肃杀,犹如劫后余烬,一片寥落荒芜的气象。“万木稀”说明已是落叶纷飞的时候了。“秋老”的“老”表明金陵一带笼罩在萧飒的气氛之中,而“劫尘”二字说出江山易代的沧桑之痛。木叶尽脱的景象使人感到的并不是风霜之侵袭,而是作为帝王之都的金陵气数已尽的悲哀,正是诗人悲秋感伤的真正原因。
人生很多事,如落叶之于四季,无可奈何。
能做的,是把握当下,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天净沙·秋》元·朱庭玉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庭院前落尽了梧桐叶,水中的荷花也随秋风的到来失去了夏日时的风姿,已变得一片萧瑟。经霜的红叶仿佛是通晓我的心思,离开树枝,随风飞至我跟前让我题诗。
霜叶本无情,但在诗人的笔下,霜叶也变懂人心意。
枝上萧索,水面凋敝,夏天的热闹和秋天的萧瑟,自然会勾惹起悲秋的心情。本是落寞却偏偏说成是红翠善解人意,因迎合人的心绪而自甘衰残。前后的反差,反衬出诗人心中无可奈何的悲感的沉重,也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一往情深。
《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载着“浩荡离愁”,却承载着诗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理想。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诗人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但离别同时也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更有白日西斜。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
落叶一片片随风悄然落地,默默融入泥土,化作肥料。有些离开,其实为了更好的开始!
又是一年秋风起,与有些人来说,秋风吹来的是希望,于有的人来说,秋风吹来的是犯愁。
同景,同事,却有着不同滋味。喜欢也好,不情愿也罢,该来的总要来,该去的总要去。
不如珍惜当下所拥有的,其他的,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