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良大师
1.
曾经看到一个段子,某知名酒店招聘客服总监,应聘者都为男士,考官出了一个题目:
如果你去打扫一个房间,进去后发现一个女房客正在一丝不挂的洗澡,她也看到了你,请问你该怎么办?
多数人的回答是:说声“对不起,女士”,然后迅速离开房间。
一部分人的回答是:什么也不说,迅速离开房间。
如果你是应聘者,你会如何选择?(欢迎留言区提出你的高见)
有一个人的回答是:说声“对不起,先生”,然后漫不经心的离开。此人也最终被录用,原因不言自明,他懂得应变,不使对方难堪。
2.
我们总是提倡复杂的东西,而忽略基本的东西。
就如与人交往,大家往往更注重那些花言巧语的伎俩,注重劳心劳肺提高情商的方法,而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原则:
任何场合下,尽量不使对方难堪,避免彼此的尴尬。
正如那些人情练达之人,总能洞察矛盾的端倪,提前将其扑灭,避免矛盾演化。而有些不尽通透之人,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催生过节与摩擦。
这也是人际领域中高段位和低段位最大的差别。
3.
网络作家周若愚,同时也是一位大学心理学教师,对人际、情商方面的研究鞭辟入里。
他曾讲过自己的一个故事:
某日他曾经的师妹,带了几个准备应聘教师的女孩来向他取经。
他很热心,找了间教室,给她们辅导。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各方面都很优秀,只是有一个天生的缺点:脸上有块胎记……
周若愚想提醒她,考官还是比较注重外表的,所以这块小地图最好处理一下。但又怕伤害女孩,于是灵机一动,采用了一种“推已及人”的方法。
他面对黑板边写边讲,趁人不备,用粉笔在自己脸上画了一道。当转过身来,大家都提醒他脸上有粉笔印,于是一边擦拭,一边告诉大家:
教师面试时往往要写板书,这时要注意脸部的清洁,不要像我这样有粉笔印什么的,影响自己的美观。
这招果然奏效,那姑娘马上问:我天生就这样,肿么办呢?
周若愚会心一笑:“不用粉笔,你可以用粉底.....”
你看,处世圆融之人,总能巧妙避开对方的禁区,使双方交往毫无磕绊之感。
4.
也许有人会说,需要这么累吗?需要这么举轻若重吗?
我的回答是:在不使别人难堪这件事上,再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因为人对负面的东西总是记忆犹新。人们往往对“耻辱”的记忆远远大于“荣誉”,对“损失”的在意程度往往大过“获得”。
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哪些可能发生的事情能让你达到幸福的峰值?
......
应该会有一些,比如:拥有自己的房子、不停的升职、孩子考入好学校。
你再闭上眼,想一下哪些可能发生的事情能让你的幸福感跌到最底层?
......
突然的身故或残疾、癌症、老年痴呆、失业、破产、露宿街头、交通事故、孩子受到伤害、老婆或老公有外遇......
是的,你会发现“负面”的事情要比“正面”的事情多的多。
这是人类基因决定的。在进化过程中,快乐总是短暂的,而一次稍不留神的过失,就可能造成致命结果。所以,我们更在意那些负面的东西。
这时你也许能明白,为何新闻报道中很多血案的发生,往往是从一些让人难堪的小事引起的。
由此,你也不难理解,人际交往中,无意制造的一次难堪,足以毁掉你精心打造的千百次温暖。
5.
“无意伤害”在工作、商务等场合尤其要不得。
你想想,如果你想故意为难人家,说些挫伤的话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你的目的就是贬损对方。
但往往那些冒犯的话语,都是不经意流了出来,无意间也就得罪了别人。
有一个段子说一个人请四个同事吃饭,结果只来了三个,那哥们就有感而发道:
“唉,可惜了,该来的没来。”
其中一同事,脾气比较直,一听这话,起身就走。
请客者劝都没劝住,叹了口气说:
“我了个去,不该走的倒是走了......”
这时,又一位同事坐了不住,愠怒离席,甩手而去。
请客者马上纠正:“兄弟,别介呀,我不是说你啊......”
最后一位,听完此言,说:“兄弟,突然想起今天是我姥姥祭日,我要去上香,先走了……”
虽然只是个夸张的故事,但现实中你回想一下,应该有不少无意中让别人难堪的事情。
就拿我来说,职场混迹16年,缺心眼的事办了不少,随便即可拈来一两件。
我刚来深圳时,在一家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打工,年底与某大客户联谊,老板看我年轻,应该有点酒量,于是把我叫上。
寒暄落座后,双方当家人开始介绍各自人员。
我们老板介绍我时,把我的名字搞错了,我本能的马上反应:
“领导,你叫错了,我不叫XXX,我叫XXX。”
当时的尴尬,你可想而知,事后老板虽然没对我说什么,但以后这类应酬再也没叫过我。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也真够脑残,只想追求正确,而忽略了合情才重要,其实有些事根本没必要去拆穿。这也许是因为年轻而付出的代价吧。
6.
之前写了一些处世技巧的文章,有些读者留言问到:以技巧支撑的处世方法是否太过虚伪?
我常常以反问作答:子弹是善还是恶?
承受子弹的不同群体决定了子弹的善恶,而一视同仁的处世技巧才能挤出虚伪。
我姐姐在老家开了一个饭店,一次我回去和她谈事,正好有个包房的客人买单走人,于是她领我直入进去。
推开门时,看到一个服务员正在吃餐桌上剩下的锅贴。由于惊讶,那服务员嘴巴紧闭,停止咀嚼,腮帮被撑得鼓鼓的。
我姐,随即抄起一幅筷子,夹起一个锅贴塞进嘴里,一边嚼一边说:
“我也尝尝,这锅贴难道今天做砸了,剩下这么多?”
那服务员紧嚼两下,喉结用力往上一顶,食物咽了下去。
回过神来说:“是啊,我也纳着闷呢。”
我姐拿筷子指了指锅贴:“挺好吃啊,来,来,一起吃了它,这又不像其它剩菜,搅和在一起......”
两人开心的把剩下的锅贴吃了干净。
老姐演了出小戏,避免了尴尬,我看不出任何虚伪的成份,反而这种不分区别的推已及人,却代表了一种修养。
7.
记得我16岁生日,姐姐给我的生日卡上写了两句诗:
与村夫交谈不离谦恭之态,和王侯散步不露谄媚之颜。
后来才知道这首诗的名字叫“如果”,是诺奖得主英国作家吉卜林写给儿子的。
不受制于对方的身份,都能以温存平和之心关照对方,这也许就是人情练达的最高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