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文主题阅读20181019:
《少有人走的路》第四部分:神奇的力量 -《邪恶的本质》&《意识的进化》
引入:
最近某圈东窗事发,老崔这一炮轰,他又被卷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个时候各种自媒体就开始拿这些事情做文章,有人说他为社会做了点好事情,也不乏有人陷入不理性去趁机把老崔的形象神化,还有人顺便捋了一下他近十年二十年做的事。
关注事情本身,他是对一个系列的糜烂现象开炮,然后遭到了各种危险。有那么几句话,振聋发聩,说“我们说他揭露的是阴暗面。他却说,那明明是光天化日下的现实”。之前我也会时常跟我的小伙伴讨论一些话题,谈论到这些极大负面影响的新闻的时候常说,这些阴暗的东西,以前没有被发现,至少现在能一点点的发现出来了,这也是好的。
六七月份的时候,有一个新闻炸了,说某高校强迫自己的学生搬宿舍回到条件极差的旧楼,把新楼让出来美其名曰给留学生住。这个时候就连我们一向以实习技能和资讯搭台的刺某公众号也按不住了,有天直接引用一个当事者的话发文“凭什么把条件好的宿舍让给留学生?”当晚浏览三四万,文章评论者与编辑统一战线。
有的粉丝在评论里显露了不小的担忧:做这个话题有点危险啊。底下的作者回复就像个拿起笔杆子的战士:做公众号也是要有骨气的。我当时觉得这篇文可能会出事,于是乎悄悄地把这篇文存成了图片留下来,评论也全都截图存着,哪天万一这条链接已经不复存在,我就能继续传递它的声音。
一、邪恶的本质懒惰
有些人做的一些事,它会无限打破人的良知底线,也有一些人或组织,他们仇视一切善良的行为,尽可能地去摧毁公平和正义。《少有人走的路》给它们一个名字叫“邪恶”,它认为,他们这样做,不是出于有意识的信念,而在于其意识思维极度无知而盲目,对自己的邪恶并不自知。
这一点跟宗教体系里的“魔鬼”非常相似:魔鬼直觉地憎恨光明,它们逃避光明,也企图消灭光明。它们企图消灭每个人心中的光明,甚至包括它们自己的子女在内。邪恶的人憎恨光明,光明会让他们看清自身邪恶的本质。他们憎恨善良,善良会凸显其罪恶;他们憎恨真正的爱,爱会放大其懒惰。
懒惰是什么?懒惰是爱的对立面,一般意义上的懒惰,无非是消极地失去爱的能力。真正的邪恶者会主动逃避完善,捍卫自己的懒惰,保持病态的自我。他们从不关心别人心智的成熟,甚至百般阻挠和破坏,宁可把对方伤害得体无完肤。他们病态的自我无法容忍健康的心灵,他们一旦感受到健康心灵的能量,就会尽可能予以破坏。
所以这本书认为,邪恶是真实存在的;而所谓邪恶,就是为所欲为、横行霸道式的懒惰。因而,邪恶,是运用一切影响力,阻止他人心智成熟,阻碍别人自我完善的行为。一般意义的懒惰,只是对自己和他人缺少爱心,而邪恶则视爱为仇敌,与真正的爱完全对立。但是有的人能够控制自身的懒惰,有的人就不能。
同样,熵,和,爱,它们在人类中的进化,同样也是是两种对立的力量。在某些人身上,它们可以获得平衡,在其他人身上它们就是势不两立的。
所以这本书又认为:至少到目前人类进化的这一阶段,邪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熵不是一呼百应的玩意,无法集中起大多数人的力量。邪恶的阴影无处不在,比如各种恐怖袭击事件,比如有个人报复社会疯狂砍了好几个小学生。
然而在人类进化的巨大框架中,邪恶永远处于弱势地位。因为它每每伤害一个心灵,就会有更多的正义感被唤醒,更多的心灵获得解放。就像即使做不了什么实在的事情,但是对于某些学校的作为,学生们的态度都是一致的;针对某圈疯狂偷税漏税的人和事,舆论在大规模支持老崔。
因此从某些角度上讲,觉察到邪恶的存在,人们就更容易产生自我完善的意愿。
终于这个爱提结论的章节又说了一句:熵是一种庞大的力量,是人性极恶的体现。但是,熵不是一呼百应的领袖,无法集中起大多数人的力量。可以发现,以邪恶为目标的人,总是拒绝观察本相;心智成熟的人,却能深刻地意识到懒惰的存在。
因此我个人对这段的概括是:邪恶是运用一切影响力,阻止他人心智成熟,阻碍别人自我完善的为所欲为、横行霸道式的视爱为仇敌,与真正的爱完全对立的懒惰行为。
二、意识的进化
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自己的宗教观和世界观,而要使心灵获得成长,必须认清自己的偏见和局限。我们经过爱、包容和关怀,就会渐渐了解自己,了解所爱的人和整个世界。
通过自律,我们能认清自己的责任和决策的能力。这一点可以叫做“意识”。跟“意识”相对,是“潜意识”,荣格大爷有一段话说:
“我一直认为,生命就像是一种植物,依赖地下的根系供给养分。真正的生命隐藏在根系里。我们看到的地面以上的部分只能存活一个夏季,然后会归于枯萎——它的生命何其短暂!生命和文明永远更迭交替,这使我们感到一切都是一场虚空。但是,我也始终有这样的感觉:在永不停歇的变化之中,总有一种东西存活在我们脚下,我们只看到花开花落,而生命的树根却岿然不动,万古长青。”
这本书认为,潜意识知道的事情,永远比意识多得多。我们获得一项真理,得到一种启示,不过是重新认识潜意识久已熟知的事情。获得新的真理和启示,其实是意识和潜意识达成一致,具有共同的认识和了解。
既然如此,能不能剥离意识,只留下潜意识?大脑的意识会掌管生命的一切行动,负责做出决定,并把决定付诸实施。假如只有潜意识而没有意识,我们就会无法采取任何行动。可以说,心理疾病,是意识抗拒潜意识智慧的结果:意识患了疾病,潜意识想给它进行治疗,意识就会与之发生冲突。
在许多其它著作中也有关于意识与潜意识的论述,这本书在这个环节还试图引入更复杂的概念系统,这些复杂的东西暂且不提了。
群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