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想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似乎恐惧社交?
在阅读了越来越多关于心理健康、社交的文章和书籍后,似乎找到了一丝苗头。总结下来,可能有几个关键点。
一、原生家庭:没有同伴,不如独行。
这句话是从小妈妈跟我们讲过很多的一句话,现在看来有如魔咒一般,禁锢着心灵和自我。妈妈这句话的由来,是因为她年轻时候,因为比较晚婚,所以在其他朋友结婚的时候,她都去了,也送上了祝福。但是到她结婚的时候,却一个都没有出现。
其实在女生之间的交往中,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即使在现在已经相对发达又自由的社会,许多女生在结婚之后甚至是更早的恋爱时,就已经被家庭这道枷锁牢牢捆在一个地方,甚至于有些人是心甘情愿并且甘之如饴的。曾经问过一个恋爱时是失联状态的朋友:你不觉得你这样对朋友不好吗?你是有了男朋友就不要朋友对吗?而她给我的回答是:我觉得很正常啊,因为两个人在一起本来就很重要。显然,她属于自我捆绑的那一类,而今年的她,刚结婚,所以也更不需要其他朋友的存在了。
但也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越来越多的女生也在恋爱中选择了独立,有男朋友的陪伴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她们独立且自信,并不会把自己作为一个附属品看待,无论经济能力多少,都保持着自己的独特个性。所以,比我妈妈幸运的是,我大概不会遇到像她一样的状况。
二、先天因素:被嘲笑了一十七年的声音。
对于我个人,最不堪回首且不愿提起的,莫过于从自己会说话之后被嘲笑的声音。也许是发育缺陷,我的上颚骨不完整,导致了说话的声音含糊。很小的时候在家或许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当上学之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不可避免地引出了各种嘲笑和嫌弃的声音,就是老师,也不一定对你一个有小缺陷的学生抱有多少爱心。
在即将工作的时候,去面试似乎屡屡失败,而也终于有面试官善良的给我提出建议,因为的声音的含糊,会导致沟通困难。所以,在第十八年的春节前,我终于做了心心念念的手术,让我的声音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而且幸运的发现,自己的音乐水平还不错,至少听过的人都认可。
对父母埋怨吗?说没有那是骗人的。但是当时家里经济条件真的困难,即使大伯父主动提出借钱做手术,也是怕后来的不断追偿。手术后因为手术过程中的仪器操作,导致了头疼连续四天,头两天基本不能睡着,爸妈也守在床边跟着我没怎么睡。后来爸妈说当时也怕自己年龄小撑不住这种痛,也心疼女儿小小年纪就要上手术台。我沉默,当做默认了。
其实,手术与嘲笑,那个更让人痛苦呢?在那十几年间认识的同学,或许印象中更多的只剩下那个吐字不清的同学吧。因为它,在学校被树立的某些标签,如几面墙般困住了小时候那个爱笑爱说话的女孩。因为你说话不清楚,别人不喜欢听,也不喜欢你笑。其中,或许也包括了家人。所以渐渐地小女孩失去了一些笑容和说话的能力。
而当看到一篇文章中提起逃避原生地区的各种因素,我就深深的明白,因为某些原因不想呆在出生地的那些人里面,就包括了我。
三、自我怀疑
因为第一个原因,加上碰到一两个恋爱或结婚后便不再的朋友,让我对自己的社交能力产生了一些怀疑。也与其他朋友探讨过这个烦恼,而朋友的回答是:她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这不是你的问题,是她们的问题。是的,她们出于某种原因和意愿,以另一半为中心丢弃自己的朋友圈。也或者,因为年龄的成长,让你们的三观不再合适,心灵的距离越来越远,肉体也遵循了灵魂。
而第二个因素,则不可能轻易抹去,或许,将伴随一生。
庆幸的是,现在的这个女孩,还有了些许自信,拿着还算可以的薪资,有着一些不怕裸辞的勇气。剩下的,只有努力提升自己,让未来走的更加稳健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