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游客来到福建沿海时,往往都会叫嚣着要吃海鲜,然而福建人素来口味清淡,做出来的海鲜料理当然口味也清淡,几乎什么调料也不放,这让口味素来有些重的内地游客多少有些不习惯。
福建人吃海鲜讲究吃海鲜本身的鲜味,烹饪方法基本以汆烫和白灼为主,最多配些酱油醋混搭的配料,口味稍重些的年轻人则喜欢在酱油醋里放上些许芥末。对于深谙日料的吃货来说,这似乎是一种暴敛天物的吃法,不过我这个人素来随性,只求当下吃得开心随意就好,就比如现在,夜深人静之时忽然特别怀念老家的一道传统闽菜-西施舌。
平日家里里并不常吃,只有在婚宴聚会时才会上的一道菜,来了北方以后吃的机会更是少而又少。说到这里你定是会奇怪西施舌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西施舌其实是是海蚌,这个海蚌必须是三角形外壳带着些许黄颜色,在壳的顶部要有好看的紫色,只有这个类型的海蚌才有资格叫西施舌。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字,当然是因为其肉质鲜嫩爽滑而得名。
清代徐珂《清稗类钞》中就有描述其味道:“西施舌为闽产,以之为羹,甚鲜腴。”福州人一直引以为傲的郁达夫先生也曾在他的《饮食男女在福州》一文中赞誉道:“福州的海蚌产于二三月,其肥美要算来自长乐蚌肉,色香味俱佳的神品就是海蚌的舌头部分。”
海蚌的肉质味鲜嫩而甘甜,闽人吃海鲜从来讲究吃其原汁原味,用鸡汤汆海蚌便是闽人发明的一种吃法。一小盅清淡透亮鸡汤里放着二寸长洁白如玉海蚌肉,看着虽清淡,却将闽菜所讲究的“清、淡、鲜、脆”全部囊括其中。看着简简单单的一道菜做起来却真是要耗费一番功夫。
鸡汤汆海蚌中的汤是最为核心,首先,用来熬鸡汤的鸡必须是农家散养的老母鸡,留下鸡胸肉和鸡血清炖的同时要去除汤中杂质,过滤出清汤;其次,将煮熟的鸡脯肉剁成肉茸,加鸡血捏成鸡茸丸,和汤一起再放到上笼屉蒸后,再去一次杂质,只有经过炖、煮、蒸三道繁杂的工序,才能成就这碗清澈如水却不失鲜味的汤,按闽人的说法这叫“三茸汤”。
鸡汤汆海蚌的第二个核心环节便是海蚌肉断生,注意海蚌肉断生要用前面所熬的清汤断生,断生后还需用鸡茸蒸好的三茸汤汆海蚌肉,让其入味后将三茸汤倒掉,等到真正上桌时,才会再用已烧开的三茸汤再次汆海蚌肉上桌品尝,这个时候的鸡汤汆海蚌才会达到闽人常说的“清淡鲜脆”和“醇和隽永”的闽菜最高境界。各位在周末不妨一试,感受一下闽菜的独特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