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的理由很是随意,因为有一天《红龙》限免,就随手下在了kindle里,恰巧6月份回了两次家,在火车上就看完了这本书。
这是美国托马斯 哈里斯写的,我一开始对这个名字没有什么印象,后来才知道大名鼎鼎的《沉默的羔羊》,《汉尼拔》都是他的作品,都被拍成了经典的影视作品。在网上搜《红龙》,都是电影的介绍,原著毫无痕迹可循。一个作家,改编后影视作品比原著更出名,是该开心还是会难过呢?但我觉得托马斯是不会在意这些的,看写在书前的序发现,他享受的是写作的过程,像一个隐形人,和书中的人物一起去探清试试的真相,这是他的乐趣所在,至于书的反响,都是后话了。
看了这么多年的书,对于外国人的名字,我仍然记不住。威尔 格雷厄姆(下文统称威尔)一会儿被称为威尔一会儿被称为格雷厄姆,还有杰克 克劳福德(下文统称杰克)也是同理,永远傻傻分不清楚。不能一直用一个称呼吗?或许叫first name 和 last name 和谈话者之间的亲疏关系有关?这还有待研究,等我码完字去问度娘。
对于我来说,《红龙》通篇就是一大悲剧。威尔刚刚平静下来的生活再次被打乱了,不愿意提起的往事被曝光在众目睽睽之下,与自己的挚爱渐行渐远,最后还身负重伤;莫莉被变态盯上,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时刻握着枪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杰克看着自己的朋友受到伤害,自责自己把他拖进了这个案子;利兹一家、雅比亚一家更是遭受了无妄之灾,他们本没有错, 却无辜地成为了他人的猎物;多拉德因先天缺陷而自卑,犯下了惨绝人寰的罪案,遇见莱芭后他想收手不干,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或许早些遇见,结局就会不同。这正是悲剧的巧妙之处。遇见你之前,我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遇见你之后,我悔恨自己曾是个坏人。
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不在于整个推理过程,而是在于生活的暴击和人的韧性。对于威尔、多拉德(汉尼拔不予置评,我没看过),生活给了他们n多暴击。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该不该感谢生活的暴击”,你说该感激吗?我觉的不该!
有人经历过暴击,更有韧性,更坚强,但暴击也给了他们留下了无法消除的伤痕。他们是好样的,但暴击是不值得称颂、不值得感激的。还有人经历暴击之后,缓不过来,选择自杀。更有甚者,转身成为施暴者。
这是我们想看到的结局吗?我们应该因为这些感谢暴击吗?
一些无妄之灾我们无法躲藏,但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真实生活中,更多的暴击是人为造成的,你肆无忌惮地嘲笑他人,还觉得他开不起玩笑;他人遇到困境,你不但不雪中送炭,还得去火上添把柴。更可怕的是你还意识不到自己就是施暴者,占领道德高地,只知道一味地指责他人。
对待他人多一点善意,结局没准就会不同,说给我自己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