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别让道理赤裸裸
“真理走进一个地方,被人们鼻青脸肿的打出门,于是寓言给他穿了一个叫“故事”的衣服,再一次它被人们热情接待”。
这个古老的犹他人故事出自《说故事的力量》,意思是如果一个道理赤裸裸的摆在人们的面前,很多人未必相信,并且还会纳入“鸡汤”的范围。
干巴巴的道理不仅让人看起来像在说教,也无法建立共鸣引起信任,人与人相处的基础是信任,信任源自于了解的程度,道理只要开始人们就会失去了好奇心。
当今社会能拥有讲故事的能力,在社会合作中,在与人相处中,不仅能把理念、产品、个人目标等让更多的人理解,还可以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02
故事的核心是转折点
怎么样才可以讲出激发别人的倾听欲和好奇心故事,核心是故事中“转折点”,因为转折才有未知,如果一直未知,人们会一直听下去。
前几年火遍全球的美剧《权力的游戏》为什么那么吸引众多粉丝?编剧马丁就是设计”转折“特别的多,并且来的突然,经常是花了一整季刻画的关键人物,突然就死掉。而且在前期没有露出任何马脚让观众可以猜到。有人统计全剧有姓名的角色一共死掉了137人,死法竟然高达几十种。
就是这样的不断转折,对未知的好奇,让剧迷无法自拔。如何塑造转折点,首先有一个目标,一个看似准确的方向或者道路,让观众或听众条件反射的想象这下一步,紧接着当快实现这个目标时“突然”发生了变故!这个就是转折点。
拿这个用今年大火的狂飙举个例子“安欣的目标是把高启强抓住伏法,所以这么多年一直在收集证据,终于有一个天抓住了高启强的团伙核心龙哥,就当安欣以为终于可以掌握有利证据时,突然!......”
大概意思就是这样,首先得有目标和方向,其次才有转折,而且转折点要放在目标快要达到时,然后继续朝着这个目标,然后继续转折。不管是“意外”、“想不到”、“惊吓”其实都是转折。用好转折你就可以讲故事了。
03
赋予平凡事物一个意义
当然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讲一个特别曲折离奇的故事,给它们穿上一个符合环境和意境的“外衣”,这就是知行合一。
举个例子:百度去乡下农村做广告,“养猪种树铺马路,发财致富上百度”,是不是一下就能和农民共情了,你要是写“有问题,百度一下”,那收获的怕也是“鼻青脸肿”了。
终于逻辑思维的罗胖每天60秒语音完成了连续每天发坚持发十年的约定,这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其中有一期给我的印象深刻至今,大概在2016年的某期,罗胖每次会在60秒语音里面除了分享知识还会为卖书做广告,那期是要卖一本关于儿童版的汉字起源的书。
他是这么说的:“我推荐你买这本书,原因是当别人家的孩子只认识这个汉字的写法和读音时,你的孩子却知道这个汉字的来源、演变、和它有关的故事,你想下一下,这么一来,日久往复你的孩子自然会超越其他的孩子”。
因为同样是卖书,但罗胖却为这本书赋予了另外一层意义。这个意义是:满足家长竞争的意义。我在工作中一直喜欢引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把一些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事情赋予更多的意义。
以前我向别人推荐书会说:“这本书的图表丰富,逻辑缜密,结构清晰,值得看”。后来学会这个方法后:“《用图表说话》这本书我推荐你看,你想像一下,当别人只知道折线图,饼状图,而你却知道哪种不同的数据用哪种图表表达效果最好,如何选择老板能一眼看明白的图表来证明你的观点,日久往复,你不仅理解了数据,更拥有了全方位的数据化思维,你能不超越其他同事吗?”
你看推荐这本书的时候,你赋予它另外一层了意义,同时也是一种正向的激励。每当在职场竞争中,在与竞争对手搏杀客户中,在社交中说服中,别人还在本本分分的讲解功能、参数时,你已经用故事给你的产品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了,终可以脱颖而出。
洞察人性,做更好的自己。
作者:Superd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