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4.30一家三口的深度思维情感沟通
(一)
早上送走孩子,本以为爸爸还在睡觉,谁知回来一看爸爸竟坐在孩子的桌子上在写字,走近一看,《贱如粪土》四个字闯入眼里,再往下一看,爸爸写的是:在家里小朋友是父母的眼中珠,心头肉。父母对孩子,倾其所有,百般疼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提供最好的条件。然则孩子不领其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毫无合作之精神……
心里的剧情顿时就上演了:我儿受了这么大委屈,你不送孩子就算了,不安慰孩子我也忍了,现在竟然在这里指手画脚的批判我们两个,批判我也就算了,竟然敢说我儿子,就你这爸爸简直是十足的一个大混蛋,恶不可赦。现在儿子走了,我可不怕跟你吵,我一定要跟你好好理论一番。
于是直接对爸爸说:你这文章要是给我儿子写的,就不要写了,我就没见过一个爸爸这样冷血的,不安慰孩子也就算了,还在这里嫌孩子受不了委屈,不懂得温顺的服从。我看你的思想枷锁太严重了,不对,简直是奴性思想太严重了。
爸爸说:你急啥,我就写一篇文章,让孩子看看是怎样写文章的,等我写完了,你看看觉得合适了就给孩子看,不合适了就算了。
听了爸爸这话,我突然冷静下来了,但心里就一个声音,看你能写出什么好文章?我儿的境界早已超出了你,你还在这里指手画脚的,等儿子回来了有你好看。这时心里又一个声音出现:儿子说了要多肯定爸爸,多关心包容爸爸,就算爸爸现在跟孩子的相处之道有问题,那也是因为爸爸一直在工作,而且带孩子时间少,如果说当爸爸的年龄的话,爸爸最多不过两岁,我怎么能要求一个两岁的爸爸有多成熟呢?这时爷爷的一句话刹那间回响在耳边“一切生气的行为追根到底的原因就是没知识没文化”,突然间自嘲自己这是“五十笑百步”,于是赶快启用“管住嘴,迈开腿”理论,撤离现场,去写昨天的日志。
我写完日志不一会,爸爸也写完了文章,而且兴奋的拿过来说:你看看我写的怎么样?我说好,我看爸爸写的文章时爸爸去洗澡了。可能是心境变了,再看文章爸爸文章时就是一种把自己脱离出来作为一个读者的状态,感觉爸爸的文章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思想过于陈旧,而且对现在的家庭教育攻击性很强,属于那种能量低的。所谓的文如其人,一看这个作者就是凡事找外因,遇事急躁不知如何处理,所以对别人对现实的指责和焦虑埋怨之声四起。这时可能因为自己把自己的身份剥离了出来,我完全没有感受到爸爸对我和孩子的攻击性,我看到的是一个焦虑不安的小孩想想尽办法保护引导身边的亲人却不得要领,我看到了他的拙笨看到了他的可爱更看到了他的缺爱,心里好心疼。
爸爸洗完澡出来问我文章写的怎么样?
我说很好。一是字写的很漂亮帅气,这是我一直很崇拜你的地方。二,语言流畅,用词恰到好处,首尾呼应。三是这两个名人典故用的非常有正能量,绝对深化了主题。
爸爸听了激动高兴的像个孩子,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儿子的观点,爸爸非常缺乏被爱被宠被肯定,要不是儿子,我会一直把爸爸的无奈看成强势,不但不温柔的对待,还时时用跟爸爸对抗来保护孩子不受伤害。而却造成了爸爸越是这样就越想证明自己,耗费了过多自我成长的精力。
看着爸爸开心,我谨慎而又真诚的说出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真是看法:还有一点,我觉得这篇文章虽好,但观点过于陈旧,好像一个老学究在跟孩子讲道理,跟孩子现在的教育理念完全脱节,你可要有心理准备,孩子可能真的很不喜欢,而且会对你的老套思想大肆评判,你得做好思想准备。
爸爸说:没事,我就想让儿子知道人的一生不如意十有七八九。
我:这我知道,你对儿子的爱与心疼我都感觉到了,而且今早送儿子时就把你昨晚和今早一直因为儿子昨晚受委屈的事情耿耿于怀坐卧不安的情绪传达给了儿子。当时孩子一个劲的问我:爸爸真的那么心疼我吗?妈妈,是真的吗?其实我那么夸张了,我的情绪昨天下午都过去了。我能看的出孩子对你的心疼很意外,也很享受。
爸:他怎么会觉得我不会心疼他呢?
我:因为你的爱一般都埋在心里,藏在不满和严要求了 ,孩子怎么能感受的到?就像暖瓶里的水,隔着暖瓶你能感受到谁的温度吗?就如你今天的文章没有表达出你想要表达的关心和心疼,我能看到的只是对孩子的责备和不满。
爸:哎呀,你看看几点了?还不去接儿子?
我:呀,就是啊
话没说完,我就跑出屋子了。
(二)
一路狂奔而来,本来要走十五分的路程,我七分钟就跑到了,最主要的是当时马路上到处是人,还有几处红灯,这个速度对一直不擅长运动而且凡事谨慎小心的我简直就是个奇迹,我知道,造就这个奇迹的能量就是我对儿子满满的爱,我不想他因为我的疏忽有一点点失望。
这个瞬间的体验让我对了内动力的真正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内动力就是你的心里有一个目标,一直在引着你,让你心无杂念朝着他不断飞奔,周围的一切似乎不存在,只有你和他。那种状态下 累 ,羞怯,障碍……通通都淡化。
到运动场外发现离孩子出来还有十来分钟,但我心里却无比的踏实和满足,没有一丝一毫为刚才不顾一切的狂奔有丝毫的悔意。爱他或许就是哪怕明知不会晚,但也想竭尽全力的先到一会,多等他一会,就怕他万一出来早了呢,万一看不见妈妈失望了呢 ?那个失望的表情对我来说就心如刀剜,而那个笑脸对我来说时刻都弥足珍贵。
(三)
看到一脸阳光的儿子站在队伍里向着我笑,我心里甜的跟蜜一样。
儿子过来亲昵的抱着我,虽然旁边被拥挤的人群包围着,但这时的我们感觉到的也是这世间只有我两,跟儿子一路说这话,询问儿子今天的心情,诉说着自己刚才的疯狂,当然也提起了爸爸给儿子写的第一封信,儿子很好奇的问内容,我坚持让他到时自己看。
儿子嘴上说着爸爸在身边还写信,是不是也太能做了,但我能看的出儿子的心里还是很幸福的。
儿子又说:爸爸肯定是说让我好好练字,在信里给我讲练字规则。或者就是让我好好学习,刻苦学习,成为个优秀的人,亦或者就是让我要学会容忍,不要为一些不值得的事情发火生气想不开。除此之外,爸爸不会写别的内容。
(四)
回到家,儿子去对门托管吃饭了,我先回房子了,本以为爸爸在看书 进房一看,爸爸却在为儿子整理房间,这简直是大大的出乎我的意料。
爸爸看见我问儿子呢,我说去托管吃饭了。我说你能给儿子收拾房间,儿子一定心里美坏了。因为儿子知道爸爸是最不爱做家务的人,能给儿子收拾房间,那必定是因为爸爸对儿子心中满满的爱。我还给爸爸说了我给儿子说了爸爸给儿子写信的事情。
爸爸说我本来是想以让儿子帮我改文章的方式让儿子看这篇文章的,没想到被你剧透了。
我说你看你文章里有一段就写的你爷爷咋咋咋,不管你以何种形式写,这怎么看也是给儿子写的呀?
谁知爸爸听后 说是吗,那我去爸爸“你爷爷”改成“我父亲”,说完,爸爸就起身行动了,看着爸爸激动紧张的像个孩子,我深深感到爸爸对儿子对自己的看法有多看重。无论爸爸做的怎么样,我被爸爸的这份深情深深的感动了。
(五)
儿子吃完饭回来了,爸爸问完儿子可吃好了饭,儿子说吃好了,爸爸就把自己写的文章拿过来,跟儿子说:让儿子帮忙改一改。
儿子拿起文章就读了起来,读到“然则孩子不领其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毫无合作之精神,生活中安逸享乐,受一点委屈,就受不了……”时,儿子突然停下来说:
儿:爸爸,你这文章我改不了,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爸:你还没读完,怎么就说自己看不懂?
儿:爸爸,我时间很有限,我不喜欢看这样的文章浪费时间和精力,我要去玩我的半小时游戏了。
爸爸:求你帮我再看看嘛,告诉我的文章那里有问题,我好改正啊!
我:就是啊,宝贝 正因为爸爸的文章不够好,才请你来帮忙改的,爸爸整整写了一早上,你看着爸爸的字写的那么漂亮的份上,也帮帮爸爸改一改,妈妈看着爸爸写的还挺好的。
儿:挺好的,妈妈。你没看出爸爸满篇文章都在否定和批判我们吗?看这种文章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浪费我的生命,我不想看。
爸:哪里有批判?你没看完就说有批判有否定。你根本就是看不懂嘛!
儿:嗯嗯,我就是看不懂,你知道我看不懂还让我看,而且还要一个你明知看不懂文章的人帮你修改文章,你说你是不是傻呀?
看到爸爸被问的没话说,我赶忙替爸爸解围。
我:宝贝,那你帮爸爸把爸爸有批判性针对性否定性的文字挑出来,爸爸可能就是无意的或者是文学水平有限,没有达到表达自己思想的初衷呢?这些你看见的伤害指责可能就不是爸爸的初心呢?你不是说过吗?只有好的沟通才能化解误解吗?难道你不相信爸爸是想对你表达关心和爱,只是用错了方法而不自知呢?就像大夫给患者看病开药一样 ,没有治好病只是因为自己他没看准病情,但绝对不会是他开药时就有坏心眼,对不对?
儿:爸爸,你说你不是针对我,请问
一:可这“受一点委屈,就受不了,这不就是指我昨天所受的委屈吗?你知道被老师当那么多人无缘的指责是什么感觉吗?而且还不让申辩 ,犯人在法庭上还能申辩呢,可学生在老师跟前却不能申辩,难道学生拥有的权利都不如一个犯了罪的犯人,这在你那里是合理的吗?”
二:“在家里小朋友是父母的眼中珠,心头肉。父母对孩子,倾其所有,百般疼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提供最好的条件。然则孩子不领其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毫无合作之精神,生活中安逸享乐,有一点委屈就受不了了,对待困难望而却步,只会逃避……”这一段说的又是什么?我的确丝毫没有看出批判不满和轻视的话语。
三:“长大后无一技独特之长,最后一事无成,最终被社会抛弃,被人卑贻,贱如粪土。”这一段是啥?爸爸,你简直会算命啊!我们这一代的命运都被你算定了。
四:“四狗娃的妈妈对其疼爱有加,不让继父打骂,不让老师教育……”我想问问爸爸,为什么四狗娃失去的是爸爸,而不是妈妈?呵呵,你是想说现在的孩子都是被妈妈惯坏了吧!如果妈妈死了,四狗娃由爸爸抚养,四狗娃就一定不是这样一无是处的结果了。
这一段第一你肯定了打骂教育,第二你否定了妈妈们的付出和学习。唯独把爸爸这个角色摘的干干净净的,爸爸,你是什么意思,你自己体会一下。
我真的看不出你对现代孩子和妈妈们的批判 ,其实也就是对妈妈和我的指责 可是爸爸,四狗娃的爸爸死了,我的爸爸你在这里 你为什么不想一想就算我现在不够好,你的责任与过失又在哪里?
看看又一次爸爸被问的无言以对,我赶紧说
我:爸爸想说的其实就是现在的父母看似对孩子倾其所有的,但却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只有按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关爱和尊重,才可能让孩子真正的感到幸福,学会尊重和感恩父母。
儿:嗯嗯,妈妈,那就对了,我现在的需求就是玩游戏,请你们尊重我,我不要再讨论这篇文章,关于教育理念,爸爸你们两个慢慢讨论,妈妈就几乎能代表我的观点,我两心理是相通的。
儿:爸爸,你的文章写的的确不错,字迹工整,首尾呼应,用词恰当,结构完整。但我给你两个忠告:一,这种文章就拿给没有经过现代文明熏陶的老者看看,一定会引起共鸣,但就现代这个社会,思想过于陈旧,就像你说的砍柴为生一是现代社会化用不上柴火,而是影响生态平衡和环保。二是你这个文章要是拿给现在的孩子和妈妈看绝对会被打个半死,你想想那一个孩子和妈妈能受得了你如此赤裸裸的人身攻击。
儿子说完走了,爸爸呆了。
(六)
我:哈哈,不幸被我言中了。
爸:难道现在的出库奋斗精神过时了?
我:我一直不喜欢艰苦奋斗这个词,人活着为了开心幸福满足,所以才去奋斗的。只要奋斗的时,心里有满满的甜蜜感,奋斗过程就是享受的过程,就算身体累也是很享受的。就像今天我去接儿子时,一路狂奔,完全没了平日的矜持。这个能量不是能被要求来的,他的爆发完全是出于自身强烈的欲望,所以一路幸福感满满,丝毫不累。我相信所有那些优秀的人之所以成功的克服了路途所有的艰难险阻,经历了常人无法理解的磨难和痛苦,就是因为他们心中对自己的理想和报复有一种深深地挚爱,那种挚爱在某中意义上也可能被称为信仰。
爸:你的意思是 , 与其要求坚强,吃苦,奋斗精神,不如给儿子心中种下希望和信仰。
我:是这意思,不过你拔高了我的境界,你好牛。
爸:你的意思我懂了。看来我的意识是落后过时了。
(七)
越催越乱
本来说好五一早上去玩,可是在我下午把孩子从运动会场接回来时,爸爸说我刚睡了一觉,睡醒了,就按你说的我们现在就走。
我本来就提议爸爸今天下午走,晚上就能到响沙湾附近,正好第二天一大早来景区,就能痛痛快快玩一天,不然早上开上三小时车去了一是时间浪费了好多,而是路上精力也耗费不少,谁知爸爸说晚上开车太辛苦,还是第二天早上走,所以我们决定第二天走,就没提前收拾东西。
爸爸这个提议自然是符合我和孩子心理的,我们都很开心的一致通过了爸爸的建议,然后我开始收拾东西,孩子开始换自己的衣服。谁知爸爸看着时间不早了就不听催:你们快点,不然走不了了。慌忙中,我把餐桌上的玻璃杯子都弄地上摔碎了,突然间能感到自己不悦的情绪在升起,我对爸爸说:你们在外面等,我马上好。我能估计到他要再不离开现场我一定会怼他的话一句接一句:你早干嘛去了,现在催,你一会一个主意,谁能赶上你的想法,嫌慢你自己来收拾啊……可是我知道他的急躁是因为担心我们走的太晚路上太辛苦,没有恶意。我不能升级这种急躁,破坏大家的好情绪。
他们出去了,我匆匆收拾了一下就出门了。到路上才想起,洗漱用品和睡衣一个没拿,专用手机充电器也没带上,好在带了身份证。这时爸爸的情绪已经平静下来了,估计也意识到了自己先前的错误,就说:没事的,我们到地了买一套就好了。儿子也附和着说就是:妈妈,没事,咱有钱咱怕啥?只要咱有钱,就能空着手四海为家。
车里回荡起一阵响亮的笑声。
(八)
路上儿子和爸爸一路不是唱歌就是聊天,我只是偶尔附和一下。三个小时的路程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我们到达目的地时都快九点了,下车时,儿子对爸爸说:爸爸看看, 一路有我的陪伴,是不是时光如飞,不知不觉的就到了,如果没有我,估计你在路上就会痛苦不堪,度时如年。
爸:这个怎么讲?
儿:就是说,一样的时间长度,但因为你的心情不同,你的主体体验是不一样的,开心了,就觉得时间一晃而过,难过时,你就会度日如年。
爸:经你这么一说 ,感觉的确如此啊,儿子 你太有才了。儿子你说下来我们该定一个什么样的宾馆,吃什么样的饭呢?
儿:宾馆要个普通的,卫生干净就好,没必要太贵。我们晚上要吃个大餐,我们辛苦几个月了, 好好犒劳一下自己,饭钱是吃在我们肚子里的, 这个不能省。
爸:好的,就听儿子的。
(九)
吃完饭回宾馆的路上,我挽着儿子的胳膊,对儿子说
我:宝贝,来,让妈妈亲一口。
爸:马路上,多大了,亲啥亲?儿子,不让他亲。
儿子没有回答爸爸的话直接过来亲我一口 并回头对爸爸笑了笑。
爸:你都亲妈妈一口 也来亲我一口
儿:你满脸胡子,亲啥亲,再说都这么大了,咋好意思呢?说完转头对我说:看看 我就说爸爸羡慕嫉妒恨吧
我:嗯嗯,典型的酸葡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