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有“贝”而来。光影之间,方晓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贝兄~
人物可以说是电影叙事最重要的载体,人物对电影的剧作叙事和现实思考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创作者需要着重刻画和打磨的基本要素。
电影需要通过对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的发现和探究,来反映现实世界千姿百态的生活,并将现实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对美进行全方位思考与探索。
一般来说,电影中总会有性格比较突出、对比相对强烈的人物形象。
电影剧作者将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曲折命运相联系,设置正面动力和反面阻碍的二元对立,进而以此增强戏剧冲突。
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将人物设置于特定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中,描绘他们在历经生存斗争和时代变迁后的生存状况与人性品质。
例如《集结号》里的谷子地戎马一生,走过沧桑岁月,依旧保持着寻找集结号的真相、为战友找回荣誉的信念。
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在人物内在情感变化上深入剖析,刻画出全面、真实、富有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和精神气质。
《拆弹专家2》里的潘乘风在因工受伤之后,无法回到一线进行拆弹工作,他感觉自己被“用完即弃”,受到了社会的不公正待遇和误解。
但最终,他找回来了心中还未泯灭的公义和良善,实现了自我救赎。
此外,人物设置也要合乎情理的危急与抉择,激发出潜在的本性和人格,通过对于人物的描摹来完成批判性的思考与感怀,进而传达出深切的人文涵养和理性反思。
两部《误杀》都有对主人公为了家人奋不顾身的描述,也都在试图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挖掘出人性中不容触碰的底线和小人物奋起反抗的精神力量。
美国著名编剧悉德·菲尔德认为:“人物是你电影剧本的基础,它是你故事的心脏、灵魂和神经系统,在你动笔之前,你必须了解你的人物。”
性格鲜明、生动真实的人物设置是剧本构思的核心任务,对于剧本故事情节的走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剧作的主题内蕴也是要通过对人物的精心设计和出色塑造才能够体现出来的。
电影编剧除了要利用巧妙的戏剧手段和编剧技巧将人物的鲜明性格和情绪变化凸显出来。
剧作家要有深度的思考和独特的情感,进入到人物所处的情境中去,充分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生活习惯和私人情感,全方位地塑造与刻画人物。
每一个剧作故事都一定会有主角,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主角们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会出现与主角们对立抗争的人物和势力。
为此,主角们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行动来对付对手,解决困难,将自己的意志品质和聪明才智用于其中,成为推动故事进展的动力。
一方面形成主角与对抗者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对比与反差,另一方面也随着剧情发展表现出个体人性中不为人知的真实一面和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如此一来,就能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人物的个性化特征,也能体现出不同价值观与人生态度的碰撞和交融,更好地展现主题意蕴和文化内涵。
因此,把握好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就等同于打牢了电影叙事和表意的根基,不仅能为整部电影的主题表达提供可靠的依据,还能对凸显戏剧张力、反映社会现实、开拓反思空间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支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云淡风轻闲暇处,正是交心会友时。这里有影视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绿茵情怀的应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个人成长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关注一路同行中我们的努力与成长,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