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老子提到"柔弱胜刚强",通俗来讲就是,柔弱的东西往往比刚强的东西更有生命力,狂风暴雨可以吹倒百年老树,可看似柔弱的小草却能够随风摇摆,生机不绝。
生活中这句话告诉我们:柔软不是无能,而是一种生活智慧。
昨晚晚自习下课后,先生和孩子的一段闲聊让我真实体会到了“柔弱胜刚强”在亲子关系中的力量。
上学期这父子俩内耗,先生讲的方法儿子完全不屑,帮他挑选的教材,笔记也都弃之一边:“你強加给我的,不是我要的,那还是你的!”僵持之后先生选择“闭嘴”,决定自己自学高中数学,实际体会一下数学的学习。
昨晚晚自习下课,他主动和孩子分享自己遇到的难题,还开玩笑说自己犯了好多“弱智”错误。儿子一听立马来了兴致,话匣子立刻打开,两人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还约定要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这种场景让我深受触动:
1. 柔弱胜刚強,当你开始“示弱”,和孩子有同理心,同频,愿意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用问题打败孩子,当孩子感觉到“被看见”,那孩子才愿望敞开心和你沟通交流,示弱不是认输,而是化解危机的智慧。
2. 做父母的如果站在制高点对孩子指手划脚,“你应该怎样,你必须听我的”,这样的沟通只会让孩子跟你背道而驰,越走越远,而柔韧的姿态会避免很多无谓的内耗。
所以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的“柔弱”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不是软弱,而是尊重、理解与包容。当我们愿意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交流时,孩子会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更愿意打开心扉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