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随波逐流的懒散性子,致力于去模仿着说走就走的潇洒,做着些不着调的事儿。
比较文艺的描述诸如:在海边检起周围的贝壳,一窥蕴藏着时间的纹路,试图用其拼凑出一副色彩斑斓的油彩画。如其所描述,往往偏爱着不经人为雕刻过后的随性,仿佛幼稚地去玩着泥沙,那种把天马行空转化成司空见惯。每当回到校园里溜达,有种类似初恋般的不靠谱错觉,明明已经不是这里的学生,却还能发掘出那片土地承载过的臆想,一种暧昧得很的归属感,脑海里浮现出的赶路形象跟现今的学生的匆匆赶课频率吻合。记得以前在楼上看人家情侣在雨中漫步时,谜一般的默契,起哄后丢出羡慕的眼光,那天的烟雨朦胧仿佛自带着滤镜,所有的矫情都给当成存款,寄存在这既敏感又玻璃心泛滥的场所。曾经最喜欢安慰别人看开时记得最喜欢说的一句是,当路过某些熟悉风景时,会自然而然地放下那些以为的放不过,那随手捡来的心宽假设真是显得太廉价了,在经历过多场安慰与被安慰的更替后,实在是再也无法轻易滥用些华丽丽的词藻来粉饰缺少的感同身受,所以很多时候感觉还没有习得恰当地安慰人,往往不是过于浮躁就是过于冷淡,不过嘛,这个技能天赋也还需要慢慢点上去,毕竟我也是慢热的性子,偶尔的自娱自乐。
两个人的相处能够不需要言语来打破尴尬,也是挺难的,估计已经是被划分为亲情的范畴。懒散地在海边发呆放空,看着太阳下山的浪漫,浪费着被称为奢侈品的时间,随手地掏出手机来企图挽留下这每一刻的每一秒,是的,正如很多年前的愿望,希望能随身带上相机,好方便保留下值得感动的瞬间,毕竟在很小很小的时候,真心觉得拍照是一件奢侈的事,尤其小时候的印象里还留着拍照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如果想拍照就得上照相馆的记忆,当曾经的渴望变得随手可得时,也是一种日子过得更好的例子吧。还想在那里溜达多一会儿,即使那里的构成已全凭回忆,也还会下意识地捡起遗留在海边的贝壳,装载多些呓语,毕竟那里有发呆的习惯停留着。
想起些不着边际的事,也无法给予定义是好还是坏,好比觉得听着老歌有味道,多听几遍,原来也就是那时候,刚接触这歌时的我,新鲜嫩绿的代名词,尚温存着的感触,在闲暇溜达时,还能很溜得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