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迪卡侬买了一辆自行车,因为都姐你喜欢骑,也因为现有的自行车实在是难骑又不安全。经过楼下快递超市时,认识的老板问买成多少钱。然后又问你:你学习好吗?我一时没反应过来,你回应“还行”之后,他说:那还差不多,值得给你买辆好一点的车。
首先,这辆自行车就是迪卡侬里面普通价位的车,迪卡侬的东西应该性价比还是不错的,所以我认为自行车也算是物有所值的吧。当然比起淘宝里一搜一两百起步也能买自行车,但是上一个就是例子啊,又不好骑,又不安全。
其次,能不能拥有一辆什么样的车,会跟学习好不好挂钩吗?学习不好就不配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吗?也许不少人有这种观念呢,且不说把学习当做评价人的唯一标准我不认同,难道不是任何人都有权利得到喜欢的事物吗?
那么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子,拥有一辆自行车,或者是其它东西,都能想要就得到吗?如果不能要什么有什么,那么参考标准是什么呢?
需求当然是第一标准了。我们买什么东西,主要是因为我们需要它。可能是必须品,比如米呀面呀,疫情期间囤粮不足,就会挨饿;但也可能只是你想要的,比如排骨,它是食物,但是没有它我们也能生活下去。比如我们最近换了的灯,耳机,倾听者,都是,它们给我们带来方便,但没有它们我们也不会受多大影响。所以“需求”包含生活的“必须”,以及“想要”的心理需求。
那任何东西都可以是我想要的咯,为什么不能全都买回家?第二个标准就是家庭的承受能力。是家庭,不是个体,不是手里有多少钱。钱需要支配在不同的地方,如果都拿去买自行车了,有可能在别的方面需要的时候就不够用。如果把必备的不同方面都去掉,还有剩余的钱够买自行车,那么这辆自行车就可以买咯。
当然,还要看作为家长的爸爸妈妈们是不是支持,愿不愿意为你想要的东西买单。毕竟大人掌管财政大权。
想起前天你因为没有办法改造你的房间大哭一场。现在想一想,关于这个梦想,你有什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