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80年代,农村最大的娱乐就是看电影了。只要村委会的大喇叭一广播说晚上要播放电影,孩子们就开始雀跃着,大人们也会早早拾掇好晚饭,天刚擦黑就携家带口跟赶集似的涌向放映点。放映点一般都在村里最开阔地,我记得荧幕后边是整面的墙,四角用四根绳子拴在两旁的白杨树上,绳子是纯黑色的。
天黑,因为姥姥平时总给我们讲“鬼”故事,所以我的眼睛在这时候一般是不敢乱瞄的,但是那些长得很怪的树枝借着些许风势张牙舞爪的抓着我的眼睛,吓到我的心里去。尤其是路边的那个很大的池塘,不知什么时候会在池中央伸出一只手来或直接抓住我的脚踝拖我下水……姥姥做的碎花棉袄裹着我们姐仨儿瘦小的身体,我们一手抱着小板凳,另一只手或是牵着姥爷的衣角或是紧紧的攥在姥爷宽大厚茧的手掌里,带着“赶集”似的兴奋,揣着故事里被吓坏的“呯呯”跳的小心脏紧赶慢赶的奔着那一片黑压压的人群而去。
来到放映点,我们自动跟大人分开,挤到最前面的位置去。揣着袖口,仰着小脖儿,就安份的坐在小板凳上等着了,怕位置被别人占了去,轻易是不敢乱跑的。太冷的时候跺着小脚儿,我清楚的记得,冷的流鼻涕的时候,直接用袖口来抹,这个情形现在想来有多邋遢,就有多幸福。
那个时候,我只记得最害怕的电影是【画皮】,具体剧情我记不清了,唯一清楚的情节就是画皮女鬼露出青面獠牙的真容,,把书生的心给挖出来了,最后女鬼被打败,只剩下一张人皮,还有一颗血淋淋跳动的心。然后我不知道是怎么深一脚浅一脚回的家,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我心里是否还惦记“池塘里会突然伸出来的手”。有一部电影的名字我清楚的记得叫【五女拜寿】,后来知道其实是一部越剧,当时冲击视觉的是对才子佳人古装行头的新奇,还有因着我家是仨姐妹,当时姥爷对我们是国学化的传承教育,对剧里表现的伦理亲情自有幼时的感受。后来这部剧被豫剧、评剧、黄梅戏等许多剧种改编,而我依然喜欢82年原版,也只觉得只有那一版才是引导我们尊老爱幼、姐妹互敬互爱、判断善恶的启蒙篇。有一部电影,片名我没记住,只记住大雪纷飞,一个穿着一身红衣的女子抱着孩子在冻的厚厚的冰层上艰难的前行,而我只对她那一衣红衣情有独钟,所以我结婚的时候,就做了一身的红衣,那是在圆一个从小深种的梦。
童年的那几场电影,如同看电影的情怀,一并融到骨子里去了。就如年少时的冬天,冷,干巴巴的冷,冷的手脚皲裂,冷的像那个时候的天空,澄澈的没有一丝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