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中华文明根脉所系,乡村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保护发展乡村文化、延续传统文脉、守护民族根基、生成文化自信,是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在乡土社会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既作为乡村治理的内容、任务和目标被不断改造和发展,也在乡村政治、经济、社会治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实现,乡村文化发展进一步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形成新的文化制度、聚合新的道德规范、建构新的精神秩序,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生态、组织振兴,对乡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与精神指引。
保护发展乡村文化是持续推进乡村现代化的基础。现代化是乡村发展的基本方向。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乡村文化振兴的本意,不是简单地回到乡村的“过去”,新时代农民和乡村的文化是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现代文化,是一种现代条件下的新生,是一种乡村文化空间的再构,是一种乡村新人的成长,目标是用现代精神武装农民、用现代理念重塑农村、用现代技术发展农业,推动乡村实现现代化。
保护发展乡村文化需要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城市与乡村进一步互促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一方面,要尊重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促进城乡之间形成系统有机的内在联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达到城乡经济文化社会融合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要推动城乡优质文化融合,实现城乡文化和谐共生。要尊重乡村的多样性、丰富性、差异性和复杂性,避免乡村对城市“千篇一律”的简单模仿,使多元、独特的乡村地域文化得到真正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在保持乡村文化个性的基础上,重塑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而推动城乡文化多样存在、互通互补、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