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网文我可以一目十行,而安妮的书,惊人的节奏和密度,火花般灼热爆裂的文思,娴熟的语言操控能力,高超的人物刻画技巧,深厚的知识储备,会让我多年阅读时形成的坏习惯瞬间不得不改换航道,必得逐字逐句地轻酌细品。
曾记得巴尔扎克的《幻灭》,尼罗的《冰淇淋桶》,均刻画过善于搬弄是非的小报记者,现在又读到了安妮的。巴尔扎克是带着戏剧性的夸张讽刺,尼罗的令人捧腹,而安妮的却是泠泠的冷峻。
帕特里奇,奎尔人生中结识的第一位朋友,就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配角。然而这个小配角的形象像一颗晒干的豆子一样,不起眼,但绝对够硬,在文中嵌得稳稳当当。安妮在写他教导奎尔如何做一个杂鱼小报的记者时,一个自然段连用13个短句,这些短促的句子像一颗颗铿然的子弹,砰砰砰!没有任何渲染,却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行对于文中人物来说如何的易如反掌,如何深谙其中的每一处暗礁和丘壑。
而奎尔呢?
假如之前我看过的最惨痛的人生叫《活着》,那么在看过《船讯》之后,“奎尔式的失败”给我的感觉大约像是嘴里吞进了一大块未经提炼的盐矿,咸苦难当。大胖子奎尔,笨拙又丑陋,卑微又怯懦,因为有一个巨大的下巴,造成了他无时无刻都要伸手捂下巴的习惯。这样一个人却偏偏带着不可思议的纯真,热切地渴望友情和爱情。然而现实如同一波一波地狱里涌出的浪潮,朝着他劈头盖脸地冲刷,每一波冲刷都刮得他皮开肉绽,当奎尔走到人生的马里亚拉,低微到不能再低微时,该往何处转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