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个水果摊贩聊过,他是开着一辆农用车在各个路口或者小区门口卖水果。那次是在市中心的某个位置,我问他,哪里水果好卖?他说起了他的生意经:便宜水果到市中心年轻人多的地方卖,人多,卖得快;贵点的水果就去附近一个小区卖。他用手指着远方,我问为什么?他说那个小区的的人好像比较有钱,贵的水果在那里一下子卖完了,但是贵的水果在这里卖的慢。他说,这地方虽然人多,但都是小年轻,刚毕业,没钱。
人流量大反而卖得慢,这就是目标顾客密度的影响。老板基本没有固定成本,但是他用某一品类的销售快慢说明了密度的影响。这个快慢就是决定一个实体店生死存亡的关键。开实体店不像他的车可以到处移动,开店的选址的风险也在这里,有没有目标顾客就是个难题,更何况是目标顾客密度呢,更加难上加难。
我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
第一,首先看大环境,这里的大环境是指商圈或者小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的地方选对了,细枝末节也差不了多少。这是很常见的道理,不过我们在找一个店的过程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在焦虑漫长的找店过程中,一些基本原则可能会遗忘。而且这个过程有可能会受到一些诱惑,比如低价的店铺,转让费便宜的店铺,朋友介绍的店铺 等等
第二,要耐得住寂寞看人流。比如你的目标顾客是年轻男性群体,那就站在店面附近数一数经过的人流中年轻男性的比例有多少。而且如果时间允许,要看看工作日,周末,白天和晚上是不是有较大的差别。
第三,看竞品的情况,什么叫竞品,竞品就是目标顾客群体都差不多,如果他生意好,说明是有市场在的,你生意有市场的概率是大概率事件,不过这里要加一个前提,就是市场容量够大,够养活你和竞争对手。否则,你的产品要比竞争对手强。
第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做“纯外卖的店”或者不需要在店面交易的生意,那就看方圆三公里的目标顾客群体密度。现在大城市里的外卖或者类似的O2O的店很多,而且很多店做得很成功,特别是餐饮小吃领域,我见过一个开在地铁里的小店,店里基本没有生意,但是因为这家店是在CBD的市中心地带,目标顾客密度很大,外卖生意很好。最关键是相比他的房租和固定成本来说,性价比非常高。
我之所以重视目标顾客密度,其实是看中赚钱效率的问题。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假如经过你店门口的人群全部是你的顾客群体或者周围3公里全是目标顾客群,密度达到了100%,你的赚钱效率是不是比密度低于100%的店赚钱效率更高呢。但现实生活中房租的定价不是按照你的目标顾客来定价,一个密度只有30%的店,房东却收着按100%算出来的房租。所以建议,在选址时,在看目标顾客的同时加一个目标顾客密度的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