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逛育儿论坛,看到一个话题被顶的老高,标题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变得如此脆弱,如此玻璃心?
你家孩子是否也是这样?
遇到一点小事、被老师家长批评一下就哇哇大哭停不下来。参加比赛输了就闷闷不乐发脾气,自己不小心摔倒也总是怪别人没提醒,过于依赖父母,不爱尝试新东西,总担心自己这个做不好,那个也不行。
有调查报告显示,从小学六年级起,学生的自杀率开始攀升,其中初中最高,高中次之。另据上海市教委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500名上海中小学生中,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有34.39%的孩子曾想过“活着不如死了好”。我国约46%的孩子,在学校或在家里,均有脆弱倾向。
你是不是都在纳闷,按理说现在的教育和生活环境都远远胜于过去,很多家长也都是科学教育,学校也不再有过去的体罚等现象,为何我们的孩子却比以前更加的脆弱了呢?
一、孩子为什么会玻璃心?
玻璃心原意指很容易就受到打击,内心过于敏感的人。直接的字面意思指内心太脆弱敏感,非常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人。
专家指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生怕委屈了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小心翼翼。孩子能做的事不让做,孩子能参加的活动不让参加,长此以往,孩子好奇、好玩、敢于冒险的天性慢慢被泯灭,养成了胆小的习惯和懦弱的个性。
1 天性使然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已经习惯了父母长辈的娇宠,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是重要的大都输不得,听不得批评,这需要适应的过程。在这期间有的能够逐渐适应,学会承受;有的则会延续下去,对自己要求高,追求完美,这样遇到不顺利自然容易显得脆弱玻璃心。
2 人为原因
孩子的自尊、自信是需要维护的,也需要我们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但有的父母过犹不及,小心呵护着孩子,凡事都让着孩子,游戏故意输,下棋故意输,动不动就夸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厉害等等。
这些泛泛的夸奖在无形中孩子就会让孩子形成了不符合实际的自我形象,认为自己就该赢,就该被表扬。但是到了真实的生活中,体验到真实的评价,就无法适应,会表现出诸如无法接受,沮丧、难过、哭泣等行为。
求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纠正自我的过程,在学校中一旦遇到比赛输了、考试不好、被批评了、做得不好,这类孩子的情绪就容易波动,显得脆弱。
3 父母过高的要求
有的父母在孩子犯错或没达到自己要求的时候,嘴上宽慰孩子,但眼神和动作里都表现出失望、难过的情绪。每个孩子都是情敏感的小天使,你的这些情绪孩子都能感受到,让他觉得是自己没用,这些失败和错误都是无法被原谅的,难以被接受的。
父母的高要求,很可能内化为孩子对自己的要求,这可能会给孩子更多的动力,但是压力可能也更大,容易脆弱。
4 思维模式问题
有些思维模式容易导致脆弱。
比如一定要怎么样,但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掌握的。如果把事情的影响放大,觉得严重,就会容易变得脆弱。比如本来考试发挥有一些波动是很正常,但是家长却把这个事情看得过于严重,也会影响到孩子对考试的看法,自然会对成绩患得患失。
所以,不如努力去做,对结果顺其自然。让孩子了解到输赢是人生必然会遇到的事情,输了可以再下局赢回来,而这次赢了,下局也可能会输,有得有失才是人生的常态。
二、如何改善孩子的玻璃心呢?
玻璃心其实就是某类复杂的情绪,情绪是可以被接纳的,但引起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情绪背后往往有个触发的事件、一个触发的原因(信念、Belief)。
让孩子不要那么玻璃心,实际上是在面对外界触发事件的时候,能够接得住、并且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是在说情绪管理,爸妈和孩子一起的情绪管理。
1 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孩子有一颗易碎的“玻璃心”那和父母的教育肯定息息相关。孩子成长中所遇到的每一个难题,作为父母都得要用心去处理和解决。平时我们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参加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会使孩子心情愉悦。
多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潜能,不压抑自己的情绪。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这样才能有助于她更好的成长!
2 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给老一辈的人带,长辈对孩子过度的宠爱导致孩子的性格脾气也变得暴躁易怒。过度包容,有求必应,更会让孩子容易有一颗“玻璃心”。孩子许多的不良习惯都是家长的处处溺爱导致,这种畸形的保护无形之中等于害了孩子。
有的爸爸妈妈工作忙,平时根本没时间去管教孩子,却又无法认同老一辈的教育理念,非常矛盾。孩子是自己的,不管我们平时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管教孩子。
3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孩子是最不会掩饰自己情绪的人,带她出去玩的时候会乐不思蜀;陪她玩游戏时会兴奋得手舞足蹈。这都是孩子正面的情绪,每个父母都喜欢孩子的笑容。
而有时,你拒绝她的要求也会让她不开心,比如不让她玩水的时候会不开心,看见我抱别的小孩子,她会皱眉头表不满,这些就是她负面的情绪。当孩子出现这些负面情绪时,只有接纳,才能帮助她正确的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所以,我们应该多注意孩子的负面情绪,让那些心理脆弱的孩子变得强大起来。不管孩子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不慌不忙,用爱和耐心伴着孩子成长,在孩子的思想上加以引导和教育,让孩子认识到磕磕碰碰的人生并不可怕,无所畏惧,勇敢克服才会让自己强大起来。
在父母的鼓励和陪伴下,相信“玻璃心”也会变成一颗坚强勇敢的心!
三、如何引导,才能让孩子彻底摆脱玻璃心?
孩子的玻璃心,除了情绪的原因外,还有一部分在于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
这是因为家长长期的呵护,让他们缺乏接受磨炼、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机会。让孩子有面对挫败时的容忍力,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情商,是他在日后的人生路上不那么惧怕跌倒,即便跌倒之后也能以乐观的心态爬起来。
1 对孩子进行抗压训练
孩子心理承受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父母、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意识逐步进行训练。为了使孩子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需孩子努力才可以完成的难题,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令孩子把学到的对付困难、挫折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其心理承受能力。
2 对孩子进行抗压教育
当前教育的弊端就是注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孩子们只会考场得分,而不会在生活中做人,更不会顽强地面对挫折。偶遇不如意的事,不是出走就是自寻短见,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因此,对孩子进行抗压教育,对于培养其心理承受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教会孩子应付挫折的方法,学会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学会客观认识自我和冷静评价他人,学会排除消极情感和自我调节方法,让他们明白“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从而引导他们从应试教育的“独木桥”转到素质教育的“立交桥”上来。
3 有意设置障碍,培养抗挫能力
任何人的成长都要经历无数的挫折,如果孩子总是一帆风顺,那么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情绪紧张,束手无策。家长平时应有意识为孩子创设挫折情境,让他获得应对挫折的适应能力。
但要注意,障碍设置难度要适中,否则屡次失败,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当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采取“无视”态度,而应帮助孩子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战胜挫折。同时还应让孩子认识到挫折本身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挫折。
4 家庭是培养抗挫力的起点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发现:在人生的挫折与困难面前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一个人Resilience(心理弹性能力,俗称抗挫力),即逆境中的反弹力或恢复能力。学会从容应对压力,是培养孩子抗挫力的关键。
抗挫力有七C要素,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金斯伯格博士在经典著作《抗挫力》中提出的,包括:能力(Competence)、自信(Confidence)、联系(Connection)、品行(Character)、贡献(Contribution)、应对(Coping)和掌控(Control)。每个C要素都如同一层保护膜或一种具体解决办法,既可以保护好孩子也能强化他的能力。
抗挫力是孩子生而拥有的一种能力,父母要做的只是用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和孩子共同制定目标,以及抱有合理的期望,为孩子的独立奔跑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