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只有平庸的人既不会挨骂,也不会得到赞誉,誉满天下的人未必不是个伪君子,而谤满天下的人也未必就不是伟人,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才有资格看我这本《李鸿章传》”
关于作者
梁启超是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化的重要传播者,是清末民初时期重要的民智启蒙者。梁启超1895年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先后创立《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他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宗教等领域,在清末民初那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是能将舆论、政治、学问三者集于一身并登峰造极的人。
关于本书
这本书写成在晚清重臣李鸿章去世之后的两个月,作者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李鸿章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领军者,而梁启超则是维新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如果将洋务运动视为“经济改革”,维新运动则是“政治改革”,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不触动政治体制的经济改革走向终结,而维新运动则恰恰迸发于此时。因此,对于梁启超,李鸿章是探索者,是先行者,也是不同政见者,但秉着对客观历史的尊重、对当局之人的理解,梁启超发出“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 感慨,为读者还原了一个“人味十足”的李鸿章。
核心内容
李鸿章在战争、外交上都经过考验而且经验丰富,他对时局变化和西方文明的把握让他成为一个对外国人来讲难得的可以交流的人。而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在忠于皇权体制、踏实肯干而且愿意承担恶名的人,这使得李鸿章在满清朝廷和西方国家都无可替代。
李鸿章从一介书生到建立军功,再到后来主持洋务、处理外交,不仅成为近代中国军事、经济现代化的开创者,也成为当时国际社会认可的不可或缺的“中国代言人”。达成这种成就,特殊的历史机遇以及前辈恩师曾国藩的指点提携,在早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他务实进取、态度积极、能担当不避责的行为特点则帮助他在艰难的时局下一步一步建立功业。
一、时代机遇造就李鸿章的崛起
李鸿章早年中进士、点翰林,太平天国时期则追随曾国藩,在此期间培养起自己的淮军力量,淮军肃清了江苏南部的太平军和横行北方十年的捻军,李鸿章依靠军功得到进身之阶;早年与西方人的军事合作奠定了他向西方学习、与西方合作的观念;在“天津教案”、中法战争等事件中,他的外交手段得以展示,盛年时期的李鸿章赢得了能打仗、懂洋务又善于搞外交的名声。顺利踏进历史舞台,除了李鸿章本身才能出众外,前辈恩师曾国藩的指点提携以及特殊的历史机遇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李鸿章是“能臣”而非“权臣”
李鸿章历任北洋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和两广总督,这些位置看似个个位极人臣,但即使是在李鸿章事业最兴盛的时代,他在朝廷内部的势力都是相对薄弱的,实质上,李鸿章一直扮演执行者的角色去执行阻力重重、极其困难和招致骂名的任务,而非一个决策者。但作为一个执行者,他始终愿意去付出巨大精力和重视程度,一丝不苟的努力去把事情办得尽可能的好,甚至不会去在乎自己的名声,这为他赢得了“文忠公”的谥号。
三、李鸿章是无可替代的
晚清四十年,中国的重大事件几乎没有一件不与李鸿章有关。究其原因,是他在战争、外交方面都经过了考验而且富有经验,而他对时局变化和西方文明有着深刻的理解,对外国人来讲,这是一个在当时难得的可以交流的中国人,而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在忠于皇权体制又踏实肯干而且愿意承担恶名的人,这样的人用得顺手了,怎么舍得去换别人呢?
四、孤木难支清朝衰落
李鸿章晚年也常常自解说:“我是被全国人民扯后腿,有志向却不能实现”。李鸿章所倡导的“洋务运动”是以不触动传统皇权体制为底线的经济改革,既然选择尊重传统,就要承受来自传统思维方式的限制和传统保守势力的掣肘。而清朝末年中央权威衰弱,地方实权派倾向于保存实力,这也使得李鸿章很难整合全国力量去达成自己的志向。梁启超认为,李鸿章只知道学习枪炮、机器这些表面的东西,不知道学习制度和文明,只知有朝廷,不知有国民,对于西方的强盛根本没有真正的认知,正是李鸿章的“无知无识”“不学无术”导致了他一生都在旧环境中修修补补,却无法创造一个新时代。
五、不求名声却获得了名声
李鸿章愿意在艰难的时局中担当充满非议、破坏名声的任务,而且能够保持积极主动和勇于承担的特性,他的务实和坚忍使他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中国角色,使他在满清朝廷、当代精英、西方国家、甚至是在敌对的日本都能获得认可和名声。尽管这名声是毁誉参半的名声,但就像梁启超开篇第一段所说的那样:“天底下只有平庸的人既不会挨骂,也不会得到赞誉,誉满天下的人未必不是个伪君子,而谤满天下的人也未必就不是伟人,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才有资格看我这本《李鸿章传》”。
金句
1. 在清朝皇室的眼中,李鸿章是一个能臣,或者说就是一个棋子、一个好用的工具而已。
2. 梁启超指出李鸿章误国的十二件理由,主要是说他贻误战机、用人不察、管理不善,但同时,话锋一转,也表达了些许无奈,当时的种种决策或许已经是这个老头能做出来的最大的努力了。
3. 时势造英雄,而英雄也能造时势,李鸿章仅仅是“时势所造的英雄”,却因为缺乏见识和魄力,无法成为能够创造时势、能够造就新时代的英雄。
4. 在一个逐渐衰落的大组织当中,是选择尊重传统,在各个环节上逐步进行改良,安享现在富裕、尊贵的生活;还是选择打破传统,带着组织去走一条被别人实践过但自己从未走过的道路,这或许永远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