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有人在吐槽鸡汤文是多么没用且讨厌。
不过谁也不能否定,鸡汤文也曾经着实火了一把。
一篇文章如何界定它是不是为人诟病的鸡汤文,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没有个明确的标准或界限。
或许那段文字对你来说是鸡汤文,但对别人来说却引发了触动及思考,那你说这到底是不是鸡汤文?
你没被触动,或许你的精神层面要高于被触动的人,换句话说,这可能是你玩儿过的东西。
也有一种可能,是人家的思维比你的开放程度及发散维度更高阶,你看到文中说的A只是A,人家看到的A却想到了B和C。
个角度想,我们现在能读到各种文章,对不同的人可以触发各种不同的情绪,对阅读主体产生不同的启发或改变。而这,正是这个自媒体时代,带给人们实现可持续性进步的一大红利。
有很多事,道理相通。这个就和“识人”是相似的。
人群中有君子也有王八蛋,可王八蛋说不定也很孝顺他的爹妈。我们不能因为人群中有不想接触的人,就不走出去和所有人社交,也恶狠狠地骂这王八蛋活着浪费粮食。
这就需要你有识人的能力、以及深度整理情绪的能力。
看文章也是如此,你如果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就会以极快的速度筛掉不适合自己的信息,而我们也不应该以自己所在层次的标准,去给全部文章的勒个准绳,合适自己的就是好的,不合适自己的就是不好的,这个观念就狭隘了。
就像女人的化妆品,不该也不能只卖一线顶级品牌。有人用大牌就过敏,平价产品就ok。我读榜单前的书,也不见得本本都叫好。
所有的领域里,最好的状态就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读更多:半纸星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