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上,我莫名其妙的被拉进了一个群,里面是高中的一些同学。短短的三天从我进去50个人不到发展到300多人。在我们那个没有电脑于是就没有企鹅号的年代;手机还是奢侈品的情况下,很容易失去彼此的联系。也许大学期间还要间隙的联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拉长,逐渐也就寻找不到什么话题,于是就渐行渐远。在十三年之后忽然看到一个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找到了彼时的记忆,顿时兴奋了起来。有人扒箱倒柜的翻出来以前泛黄的照片,在集体合照里面拼命的寻找自己的影子,看到的也是一脸稚气,感慨的确是年轻不再。
我也兴奋的在300多人的名字中不停的翻找,想在其中找到自己熟知的名字,想从脑子中翻出一些片段感慨下青春无限。一个个兴奋的加了好友,却发现彼此不知道话题在哪里。也只有看看朋友圈了解一下近况。聊聊孩子,聊聊城市,甚至聊聊天气。话题的结尾永远都是客气着邀请去自己所在的城市看看,但是谁都知道这只是不可能实现的诺言。
其实友情就应该像是纹在身上的名字一样,是疼痛深刻而且无法摧毁的,人们永远无法接受离别,事实上不管什么形式的离别都没有办法被好好准备。成长本身就是个不断拾取和丢弃的过程,在路上,发现你需要的便想尽办法去得到,但生活的位置终归是有定数的,有人进来就必须要有人让位离开,舍弃在这个时候是需要抉择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莫名其妙的发现身边的很多老朋友在慢慢的离去,从无话不谈到无法用话题来打发等着上饮料的时间。无论对于任何问题都存在着分歧,只能凭借反复咀嚼过去的回忆找到话题,最终也是索然无味。 因为在生活的齿轮里,我们不过只是运动着的粒子,大家都终归会从做自己喜欢的事到做别人希望自己做的事。
相较于与子偕老,相忘于江湖或许才是友情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