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是由著名女作家杨沫在“十七年文学”写就的一部小说。也更是在“十七年文学”期间少有的关注知识分子命运特别是女性知识分子命运的一部小说。与其说是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主人公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一步步思想觉悟,在革命中寻得真我,在革命中寻得真谛的过程,更不如说是杨沫将自己的人生历程,觉悟轨迹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过程。我们可以在小说中感受到革命对人的感化,却也更能感受到女性意识进一步的觉醒。
没有接触到“十七年文学”时,总是觉得这个时期的文学会带点教育教化的性质,不像中国现代文学中那样的异彩纷呈。其实这个时期的小说虽然革命色彩虽然浓厚,但也正是这个时代大背景下的反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细细读来,其实革命文学对人精神的洗礼作用或许是更大的。
恋爱与革命交织
在小说中,林道静的情感历程始终是一条比较重要的线索。虽然恋爱听起来与革命毫不相干,甚至会被认为恋爱是革命的绊脚石,但其实不是的。在杨沫的笔下,林道静先是认识了余永泽,一个救了她性命的男人。“英雄救美”的情节历来在古今中外的小说中是长盛不衰的,或许人们总是容易对让自己重获新生的人产生感情。余永泽对于林道静来说是拯救她肉体,使她的肉体获得再一次生存的人。加之余永泽本人也是颇有才华,表面上也是看起来温文尔雅,因而林道静对他产生感情也是无可厚非、情有可原的。
但余永泽只是表面上的温文尔雅,其实内里其思想还是不够先进甚至是落后、自私的。这说不定也可以证明知识分子也不一定都是思想开明的人。余永泽依旧是传统的老思想,他将林道静看作他的附属物,一个家庭中的弱势者,对女性还是抱着从前的老思想,认为女性就该做一个花瓶。就像小说中余永泽说的:“那时,叫人们看看我的静是个、是个惊人的漂亮的姑娘……”但是林道静是清醒的,在日后的相处中,她深深地感觉到了余永泽和她的观念不符,她是渴望革命、敢于革命的进步女青年。而余永泽是一个虽满腹经纶却胆小怕事,早已在官场的摸爬滚打中丧失青年人的锐气、思想迂腐的人。
学生运动对林道静的刺激、卢嘉川对她的影响都促使了她离开余永泽,这是她的出走,是对资产阶级的出走,也是在恋爱中知道了自己革命的决心与坚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想追求的是什么。这也许正是林道静作为进步青年作为革命人士的开端。
我认为卢嘉川是林道静开启革命道路的重要领路人,余永泽对林道静是肉体上的拯救,那么卢嘉川就是林道静灵魂上的拯救者。林道静被卢嘉川浓浓的爱国情,先进的思想所感染,并开始仰慕卢嘉川,她逐渐意识到自己思想所需要的升华,自己作为中国的一份子也应当站起来革命,为千千万万的群众,为中国的未来而呼告。卢嘉川对于林道静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卢嘉川也许才是林道静生命过程中最重要的男人
江华是林道静生命中重要的另一个男人。卢嘉川被捕后,林道静一直在从事革命斗争,她也遇到了江华,一个成熟、稳重的男人、他是她的上级。他对她方向的指导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林道静在入党的道路上坚定的支持者与帮助者。
以上就是林道静恋爱的历程,这是一个女性意识觉醒并且勃发的过程,也更是知识分子在面对国家危亡时对自身命运的抉择。
女性形象的多样性
在这部小说中,出现了许多女性角色,杨沫将她们描写的活灵活现,各自蕴含着丰富的人物特点。
首先就是主人公林道静的形象。林道静更是杨沫自身的映射。我觉得林道静首先是一个纯真、对爱情有着美好向往的人。虽然余永泽是一个落后分子,但是在初期他表现的是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形象,林道静在被他救下后就勇敢地爱上了他,并与他同居结婚。这比畏畏缩缩的许多女性勇敢太多。在她明白她对卢嘉川的心仪,但也更是对革命的坚定后,她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余永泽。对于爱情,林道静不是憎恶的,而是正视爱情,将其作为自己革命道路上重要的辅助。
其次林道静还是一个坚强、有骨气的女性。在被捕后,林道静没有屈服,作为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她却没有屈服。她和其他牢房里的革命者们一起绝食,反对国民政府的卖国行为,在特务的威逼利诱下也没有屈服。并且教导同牢房的俞淑秀,让她和自己一同走上革命道路。正是在牢房中的锻炼,林道静才更加成长为一个精神和肉体双重成长的革命者。成为为国家命运殚精竭虑的小小分子。
还有白莉平,一个从革命队伍中退出的女革命者。她被物质所诱惑,虽不算是出卖革命、出卖党、但也算是自甘堕落,逐渐沉溺于纸醉金迷。她的轻易动摇与林道静的坚定不移正形成了鲜明对比,表现出了革命道路上不仅有肉体上的考验,更有精神上的考验,也更加突出了林道静在革命中逐渐成长的迅速与深刻认识到革命的真谛。但是人性就是这样,我们也不能过多谴责别人的不坚定,因为人性本来就是脆弱的以及经不起试探的。
其实在女性角色中我觉得王晓燕的形象是丰富、立体最贴近生活的。她有着对革命的向往,并且也勇敢地加入革命,和林道静一起斗争。但是她也差点被反革命分子的爱人蒙蔽,陷入囹圄,幸而最后幡然醒悟。一个人的一生中是无法保证没有走错路的时候的,王晓燕她既是上进的、先进的但同时也是在成长过程中的,这或许也正是与这部成长小说的主题相对应,不只是描述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更是描写革命分子的成长。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成长
杨沫是带着浓浓的女性意识而缀入《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就是对应着女性意识的成长。包括她自由选择的爱情与婚姻,虽然与余永泽的结合是失败的,但这也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意愿而选择的人。这是林道静对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身体力行的反对,她抗婚出逃,甚至以死明志,这才遇到了余永泽。这便是打破了传统的婚姻观。甚至最后林道静毅然决然地出走更是对“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强烈反叛。还包括她与卢嘉川、江华等人的爱情,都是尊重自己的选择。
其次是她对革命的坚守,这是她作为一个女性拥有了自己的理想的象征。当然,从古至今,女性都是有理想的,但是林道静的理想不只是平凡的理想,而是为这国家前途奋斗,被马列主义深深感染的理想。并且当她被捕时,她也没有放弃她的理想,并且依然坚定她的理想,甚至为了革命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这些行动表明,林道静已经挣脱了所有外在因素的束缚,将共产主义理想的事业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内心冲动。她的理想也从追求个人的自由上升到追求全国人民的自由。
女性意识的第三重解放是人格解放。身为知识女性的林道静具有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她的身上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对缠绵爱情的眷恋、对温情主义的依赖,对生活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狂热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林道静的这些特性都决定了她在进行向革命党人的蜕 变时,是艰难而痛苦的。她必须与自己进行顽强的斗争,完成一个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自我改造的过程。小说展示了这个过程:从最开始面对于永泽的个人温情主义,她只是“内心微微一颤”,到彻底离开于永泽,坚定地走上革命之路,林道静逐步实现了一个旧的自我到新的自我的跨越,她与过去的自己彻底决裂,完成了自己的人格解放。
《青春之歌》反映了中国现代女性成长的内心历程,逐渐成长为忠实的共产主义者的过程。这是思想的进步,却也更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