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至第五,六章。
五章的开头讲到了星巴克的结构性问题,想起了这几天星巴克和阿里牵手,然后瑞幸发表言论的新闻。星巴克今年上半年在中国的增长仅为2%,原因是实体疲态尽显的同时,受到了好多个瑞幸这类品牌的压制,这和整个中国咖啡市场几乎每年一倍多增长的数字差别太大。
然后《流量池》的杨总说,嗯,亲就只加入了外送,用了线上支付,不叫新零售哦。而且如果跟盒马鲜生一起玩,考虑过调性吗?
在我看来,星巴克这次在中国的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首先是价格体系,星巴克的产品是和实体环境氛围和服务合而为一的,因此当我们买到一杯34块的香草拿铁的时候我们不觉得贵,是星巴克嘛,新鲜出炉的咖啡拿到手上时,即使马上就离开咖啡馆上办公室,实体的满足感已经附能到产品里了,那么如果加入了外送体验,这种星巴克本有的东西就被削弱,对比之下这价格就觉得会贵了。
其二,对于瑞幸这些品牌抢走的新的市场份额的那些客户,可能大多并不是星巴克的客户,咖啡这种轻度瘾性饮品,很多是互相影响之下形成了习惯,瑞幸的很多用户是免费试喝裂变而来的,星巴克的外送服务只能对本有的粉丝提供方便,获得新用户是否能去跟这种免费裂变,恐怕也不合适。对星巴克而言,推出外卖服务既是市场机会,也有可能影响品牌形象得不偿失。
其三,星巴克的核心是其多年来经营的核心会员体系。调性和品牌是星巴克的核心,自己擅长的东西,是否应该继续加强,下一步让瑞幸的客户发现,喝咖啡,还是应当升阶到星巴克才对?
这是突发一点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