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全国,更在陕西,关于老兵王琪回家的新闻一度占据了各类媒体的显要位置,王琪的故事被包装成各种版本,从不同角度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就在农历正月十五,王琪带着家人,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咸阳老家。按理说,这个故事可以在一个热热闹闹的大团圆中进入尾声了,但是我们却看到,网络相关新闻下面的评论区里,与王琪家乡敲锣打鼓的欢迎场面一样热闹的,是关于王琪因何身陷印度54年的讨论与猜测,而且正在发展为“英雄派”和“逃兵派”之间的激烈论战。
起因,既因为当事人的叙述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疑团,又因为不断有当年的战友站出来质疑,除此之外,个别媒体为了博取眼球不怕把事弄大的新闻报道,也在背后推波助澜。一下子,这个故事似乎开始进入了一个更能激发人们兴趣的发展阶段。
毕竟,这两年,情节大反转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太多,我们的同情心一次又一次被消费,每个人都想知道真相,每个人都不想再次被欺骗。
但是在这样一个故事里,当我们看着新闻照片上王琪的苍苍白发,落寞后又燃起希望的眼神,又怎么忍心再去扒开他的内心世界,给他贴上不好的标签呢?一个流落异国的八旬老人,历经几十年的辛酸煎熬,终于重新踏上祖国的土地,与失散多年的亲人再次拥抱在一起,我们只需要感动就行了,只需要在心里由衷的鼓掌就行了,再去争论他当时离开军队的动机,是违纪?是投降?是叛国?又有多大意义呢?
就把它当做是一个以悲剧开场,以喜剧落幕的,关于“游子回家”的小故事,去体会那种久别重逢的幸福与温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