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本想在家午休,但想到手头还有那么多未完成的事,饭后急匆匆地赶到办公室,忙这忙那。突然就想起了学生×××。因为上周五晚上,一个家长给我打电话找这个学生,说他和她的孩子在一起,在某个网吧。
我想,我得找他聊聊。于是,放下正在改的试卷,走到教室喊来了这个学生。
他本质并不坏,也很懂礼貌,见到我从来都是“老师好”!可就是吃不得苦,没有定性,自由散漫惯了,尤其是对学习没有一丝兴趣,成绩自然一塌糊涂。我总认为,这样的孩子,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或许我和他聊聊(其实已经聊过多次了),给他点希望,没准他就能改变呢,哪怕是一点点。
做老师这么多年,就是改不了自己的一厢情愿。
走进办公室坐下来,开始了如下的对话:
“你每天在学校里上课,感到不快乐吗?”
“不快乐,我不想上学。”
“不想上学,为什么还要来上学呢?”
“我不想来,家里硬逼我来的。”
“你还挺听话的,家里叫来就来了。不想上学,想干什么呢?”
“想玩。”
“说说,平时你都玩些什么啊?”
“不一定,有时玩游戏,有时玩手机,有时看电视,有时上街转。”
“那你玩的时候,花不花钱啊?”
“花。”
“花的钱从哪里来呢?”
“问俺妈要。”
“噢,如果,如果百年之后你妈妈不在了,你花钱问谁去要呢?”
“我自己挣。”
“你自己靠什么挣呢?”
“……”终于停下来,沉默了。
“我给你分析一下吭,你看,像老师、银行、政府等这样的职业,你这辈子是做不了了,因为这需要知识,需要学历,你不想上学就失去了这些就业的资格。你能做什么呢?理发?理发也要学习,你要服从老板的管理,一天到晚是不允许坐的,一开始,你可能只能站在大门两旁迎宾,或者是做一些给客人洗头等打杂的活,不吃苦不用心,学不好,客户不会找你理发的,老板也不会雇佣你的。”
“做厨师?你也得学习,开始时也得先从洗菜、洗碗、刷盘子等做起,晚上只要有客人,无论多晚你得等着,等你手艺学好了能掌勺了,哪怕天再热你得在火炉边站着,这苦你能吃不得起吗?!好像不能吧?!”
“学习修理汽车之类的,你得懂线路,这更需要艰苦的学习,无论寒夏只要有车修 你就得钻车底,有可能出来就看不到脸皮了,这份苦更不是一般人能吃的起的,你看你能做到吗?”
“老师,你说的那些我都不想做,以后再说,现在我就想玩。”
说了半天,这生还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没事人似的回了我这句话。
我走上前,笑眯眯地但却是很用力地打了他一巴掌。
义正言辞地对他说:“你现在就想玩是吧,我现在就想打你呢,你看行吗?你想不听课就不听课,你想不写作业就不写作业,我也是,我现在就想打你,你赞同我这样做吗?”
一巴掌下去,他的眼泪唰地流了出来,怔怔地望着我,显然是镇住了,他全然不会想到,我竟然会打了他。是的,我用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教育了他一巴掌。
看他泪眼婆娑的样子,我的心里漾起了一丝希望,拉过饶老师的椅子让他坐下来,心平气和地继续下面的谈话。
“我告诉你,现在你拿自己不当回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总有一天,会有人教训你的,你不要仗着父母和老师对你的爱,肆意横行,未来生活的坑都是你现在挖好的……”
接下来,我和他聊起了上学期共同经历的一些事情,告诉他他曾留给我的好的印象,我相信他的善良,也相信他的潜力,然后给予他生活上的目标和希望。
“我们订个合约吧,一点一点朝前走,等中考时争取能考个三百来分,去读职业高中,到高二的时候参军,这是对于你来讲最好走的一条路,也是最好的一条路。”
“但是,你要好好表现,每天都要来上学,坚持写点作业,课堂上尽可能地听课,不要违反学校和班级的规定,不然,参军时老师不给你写在校的证明材料。”
……
他擦开眼泪,郑重地点头,表示会和我一起努力的。
我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思维与智慧》递给他,告诉他每天晚上在家坚持读两篇文章,一周把杂志读完,下周再拿到我这来换新的,坚持做一点摘抄,坚持写一写自己的收获和反思,每周我们一起聊一次天,他很坚定地一一答应下来。
看到他和来时截然不同的态度,我很感动,真希望他从此就能改变吧。我从手机里翻出了一个视频,内容是《继母的账本》,我示意他看完。
他坐在那里认真地看着视频,渐渐地进入角色,不觉又哭泣起来,一定是感动了,是的,所有曾经的严厉里都包着一份浓浓的爱呵,为什么当初却不知呢?!
我看着他不停地擦着眼泪,赶紧递纸给他,这样一个内心柔软且这么容易受感动的孩子,怎么会是一个坏孩子呢?
我对他充满着信心,也对自己充满着信心。
送走了他,此时,下午第一节课已经上课十五分钟了,为了这个孩子,我整整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放下了我手头那么多的事情。
我一边改语文试卷,一边在心里告诫自己,孩子毕竟是孩子,还是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坚持,多一些希望,不放弃,不嫌弃,没准就是一次挽救呢。
我甚至在心里认为,这是我一天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可是——
今天早到校,当我拿起听课记录准备听丽的课时,班主任王老师朝我走来了:“你昨天批评×××了吗?”
“不能算是批评吧,我和他谈了一个中午,怎么了?”
“他妈妈说,老师打他,他不想来上学了。”
我瞬间石化了,孩子啊,告诉我,我该拿什么才能拯救到你?
你吃不得半点苦,受不得半点委屈,课想不听就不听了,作业想不做就不做了,学想不上就不来上了,你想玩游戏就去网吧,你想玩手机父母就给,你想看电视就看,你想要零花钱,父母就乖乖地掏,有没有想过,你会给自己一个怎样的未来?
我想到了那个因为作弊被老师批评而跳楼的女生,竟不寒而栗起来。在大肆宣扬赏识教育的今天,老师们还能用什么来拯救家庭教育不好的孩子?
晚上,我和先生说起了这件事,先生说:“以后啊,再有学生这样,你就把他叫到跟前说一句‘乖乖啊,得好好学习吭’,凡事尽力而为,而后顺其自然,就行了。”
是的,凡事尽力而为,而后顺其自然,我的先生,如何来理解这“尽力”呢?
笛卡尔说:“不知道在适当时候糊涂的人,就是一个不清醒的人。”
此刻,我晕在教育的光圈里,我是糊涂呢?还是不清醒呢?我不知道了。
今生,赶在功利化教育的泥淖里,活得都不容易,各有各的难吧。
老师难,学生也难,要把握好真教育与假教育的度更是难上加难。
鉴于最近的一系列事情,我竟也和那生一样,不想来上学了,可是,我不能不来。但我决定,从今往后,不与人为难,不与己为难,继续努力地学着与这个白花花的世界好好相处,等我的乐乐初三毕业,另谋职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