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又在眼前,独在异乡,却找不到一丝的节日氛围,看着老家的亲朋在朋友圈各种划龙舟、包粽子的画面,仿佛回到了那些乡野物事。
那些曾经的少年时光,节日里有家人的陪伴,伙伴的嬉闹,每到端午还会跑到浦市古镇去看划龙舟比赛。
那时,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没有、没有、太多的没有……
在湖南老家,过端午与过中秋是有着同等的意义,当地人十分看重,杀鸡宰鸭、包粽子、喝米酒、穿新衣是当地的一种习俗。
湖南湘西片区的人们过端午与其他地方不同,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五月初五,而是五月十五。因为当年屈原过鄂渚(湖北武昌)、入洞庭、溯沅水、经枉陼(湖南常德武陵)、至辰阳(湖南辰溪)、入溆浦,不久又下沅江、入洞庭、渡湘水,到了长沙附近的汨罗江,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当噩耗传到湘西,已过十来天,所以湘西一带的端午节就比别的地方推迟了10天。
记得儿时的端午节,粽子是端午节必食之物,端午吃粽子是为了顺应节日,就像中秋必吃月饼一样。可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这种食物原来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屈爹爹”的人。
包粽子是大人们的拿手活,左右邻舍都会包,那时的我每年最喜欢在外婆家包粽子吃,因为家人都知道我小时候最爱吃肉,外婆每次包粽子的时候都会单独的为我包几十个大腊肉棕。剥开粽叶,还散发出一种浓浓的腊肉味,后来在外婆、外公相继去世的那些年,我就再也没有吃到那种大大的腊肉棕了,再后来离开家乡,我就再也没有认真的吃过一个粽子了,或许是少了那个情怀,让我食之无味。因为只有小时候外婆家那个粽香味,才会一生一世、一年四季存在我的味觉记忆里。
家乡的端午节最大看点就是赛龙舟,每年到了这个时节,各县镇、各村寨就要互相组织一帮青壮年进行比赛,比赛的起点就在湘西四大古镇之首“浦市古镇”的码头,然后横渡整个沅江河,整个河面宽约200多米,水势平展,没有激流。
每年的比赛从初五开始,一直延续到五月十五,而在五月初七与五月十二日这两天逢古镇赶集,则最为热闹,这两天,沅江两岸都站满了看热闹的人群,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服饰各异,在河的两岸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极目望去,只见十几条龙舟整齐地泊在码头,参赛的青壮年身着各色衣服,赤裸着双臂,有光着头的,也有扎毛巾的,整整齐齐地坐在龙舟上,龙尾坐着艄公,龙头立着红旗,旗子上印有各县镇、村寨的名称,前面站着鼓手,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
在比赛开始前,都会举行“祭祀龙神”仪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然后就由人把船开道河中间,拿出准备好的粽子、鸭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都丢进江里,据说是让江里的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爹爹的身体了。
之后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接着是一阵清脆的铜锣声响,每一条龙舟就像脱弦之箭,齐头并发,随着鼓点声和两岸观众的呐喊声助威,场面惊心动魄,人山人海,擂鼓震天,一片欢腾。待到比赛完凯旋后,回到村寨,全村人就要杀猪宰牛共同庆祝。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像极了《血色湘西》里面龙舟赛的剧情?
人就是这样,越长大,越依念故乡的那些事与人。
那年,那景,那个故乡就像一首童谣,愈唱愈觉得情浓。
如今的我很少再有回故乡过端午的机会,然而每到了这个节日,都会脑补着记忆深处那一道道难以抹去的风景,时间愈久,那种特别的依恋情怀便越深。
或许背井离乡就是每一个游子的伤口。不是人们驱使着利益,就是被利益所驱使。东奔西跑就是为了生活。
正应了一句话: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容不下肉身,所以才有了漂泊与思念!
更新于202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