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
-----完不了。
的确,故事仍将无休止地重复下去。
七巧的故事不过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没落贵族家庭的写照,反映了一种由于贫富悬殊而导致的一种极端的生活乃至生存状态,同时也揭开了两性心理的猥琐面纱。
七巧,她的儿女恨毒了她,婆家恨毒了她,娘家也恨毒了她。然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却是同情,怜悯,遗憾大于怨恨。她不过是一个牺牲品,一个象征,她的悲剧从她踏入姜公馆的第一步便已注定。一个贫穷没有多少的来自下层社会的女子,在这样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腐朽的上流社会,必然饱受歧视与不公。生存对她而言是何等的不易,而地位二字更是从一开始便不容他选择。自负而又自卑,压力与惶恐使她迷失了本性,错乱了心智,她找不出他法,唯有用语言来架起薄弱的保护层,以期维护她那不堪一击的自尊。然教育的缺失,语言的缺乏涵养,使她不可避免地沦落至更为可悲的地步。她浑身带刺,可却不是玫瑰。虽然有时不可理喻,可是她活得真实,纵然真实的可悲。在这个充满了虚伪狡诈的社会里,她在夹缝中苦苦求着生存,变相地寻求报复。这世界,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纵然是感情,也总让人说不清道不明,参杂了太多的利益关系。
也许只有金钱才是实在的,才能抓得住。这也是七巧最后的救命稻草。正因为金钱来之不易,是她的命,她的根,她穷其一生的幸福所得,她才会如此歇斯底里地守护它。除了钱之外,她几乎一无所有。信任对她来说是陌生的字眼。她从不相信任何人,甚至包括她自己,唯有金钱。只有钱让她有存在感,安全感,能让她抬起头来。痛苦而又屈辱的生活冰冷了她那原本温热的心,仅存绝望。对物质的强烈渴求和变相依赖,与她内心的火热情欲强烈冲突,想爱而不敢爱,想爱而不能爱,扭曲了性格,她开始了变相地报复,对这个让她变得如此可悲的社会。“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既然她得不到幸福,她也不会让别人好过,包括自己的儿女。七巧这一生,能掌控在手中的事物实在太少,除了金钱和一双儿女之外。她要死死地攥着手中的这一分分钱,决不让别人从她这里落得什么好处,同时她也要操控孩子们的命运。因为她是母亲, 她有这个权利。她何曾有过什么权力值得挥霍呢,她全然不知如何履行自己身为母亲的责任,因为也从未有人为她尽过什么责任。 她变相地将儿女留在自己的身边,成为自己的傀儡,最终成为又一个可悲的自己。 于是,故事仍将延续,而悲剧永无休止。
他们永远都融入不了那个不属于他们的社会,纵然是尽浑身解数,仍难获平等。因为他们的地位,与命运,从一出生便已注定与这个悲剧性的时代息息相连。
人的本性是自私,这也许是张爱玲的观点,因而,她笔下的人心总是那么寒冷、荒凉。一颗一颗的心是迷失的,是孤单的,在自己的家里,也永远有着异乡人的凄楚。 ---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