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勇老师新出一本《了凡四训详解》,李蕾请费勇到帆书演播室,录制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对谈。
费勇在对谈中就命运这个话题,谈了非常客观的看法,首先说命运这个东西是不可证的,我们很难去证明到底是有还是没有。说到底有没有宿命,它是不可证的了。《了凡四训》最了不起的地方是——“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我怎么解释它,我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日常生活当中也一样,很多东西不可证,有些人死活要去弄一个对还是错,一定要去证明到底它有还是没有,这些人的一生会活得很累。
但有些人比较聪明——不纠缠到底有命还是没命,不跟你讨论,只跟你讨论我怎么改变,我只是去改变。并且告诉你,哪些是能改变的,改变不了就不要去讨论了。就比如说,到底有没有神,有没有鬼,这不可证,没有标准答案。我只是用我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打开我的思路。
如果真正理解了这些话,所有钻死牛角的人的思想就没问题了。
你看,袁了凡(原名袁黄)遇到云谷禅师后,他才想——原来我认为可以算了、可以服从的那个部分,竟然是能够改变的。那我要怎么改变?然后就出现因果。
云谷禅师虽然不出名,但费老师在书里专门补录了一段关于云谷禅师的传记。云谷禅师代表着禅宗历史上比较大的变化,原来说宗教否定世俗欲望,云谷禅师他肯定世俗欲望,非常接地气。
就像费勇老师说的,一个人想要赚钱,这个没什么不好,你就去赚钱好了。
云谷禅师讲了一个特别重要的理念,他认为,人活在世界上是要赚钱的,但是在赚钱的过程当中不能迷失自己。人是要赚钱,但是人应该在赚钱的过程中越来越成为真正的你。还有,在赚钱的过程中,人必须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也就是说帮人来吸引财富的那个因、那个源头应该是善良,应该是一个人自己的德性,而不是那种歪门邪道。
这一点特别重要哟,深有同感。《了凡四训》里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人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怎么改呢?就是做善良的人,拼命地做好事,然后这个人的运气就会变好。
对于这一点,应该有一部分人不认同。什么“人善被人欺。”“你看我老这么善良,最后发现人家老欺负我。”“他怼了我,我也不敢说他。”“他借我钱,我都不敢跟他要。”“他跟我分手,最后我特别难过,他特别开心,怎么能说善良的人运气好呢?”
《了凡四训》这本书就回答了以上问题。
深思“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是不是我们对善恶的理解出了偏差?还真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善,宽容、善良,可没有底线的宽容、善良是不是就不是“善”?
《了凡四训》书里讲到了这个很重要的点,一般人以为对任何人都好,没有脾气,没有原则就是善良。非也,人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要很勇敢地区维护。比如说,一个人的合法权利被侵犯了,但他忍气吞声,不去反抗,不去走司法途径,说起来他善良、他宽容,可是,如果人人遇到这种情况都这样,那社会是不是会越来越糟糕?假如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我不行,我一定要跟那个物业公司讨一个说法,我一定要跟那个主管部门讨一个说法,一定要去走法律途径,这种勇敢的人越多,是不是这个社会秩序就越来越好?如果都不吭声,明明自己的合法权利被侵犯了,还说我想得开,不去计较,那这个社会是不是会堕落?
啧啧啧,对于善良的这种说法,是不是一般人都不是这么想的?
一般人们都认为,一个人对谁都忍气吞声,遇见任何事都同意,也没有自己的主张和不同意见,这是个好人。随着学习和认知的提升,越来越发现,软弱不是善良。
所以,善良不是只做乌合之众,不是人云亦云,不是沉默不“惹事”。
袁了凡说,往往真正善良的人都很孤独。
因为大多数人都喜欢人云亦云,属于乌合之众。他就跟他儿子说,你要对那种“异类”,也就是被人认为好像是“不合群”的人特别包容,这种人往往是真正善良的人。
明朝时期,就有了这种前卫观念,不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那种,有思考的一种“真善”。
李蕾说:“一味地软弱,一味地忍让,做老好人其实是糊涂的人”
费勇说:“那是助纣为虐。
正如孔子曰:“德之贼也”。
做人,还是要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