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小,情绪越多,你看婴儿最多的就是哭泣,这是因为大脑中主管情绪的大脑皮层尚未发育健全,而且不会表达。可是,孩子能否保持稳定的良好情绪,对孩子的智力、身心和个性的发展影响巨大。
毕竟,童年的情绪经验,构建了一个人一生的情绪人格。
作为小学老师,我也常常被孩子的情绪困扰,以下是我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的培养情绪调节能力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情绪认知
1.你认为,情绪管理是一种技能,是可以提高的吗?
2.你赞同,不是发生的事情,而是如何看待事情才使我们有情绪吗?
这就是情绪ABC理论,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引起C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
所以,通过认知,这可以让一个人在心理上变得更强大,而更强大的人才会变得包容,包容人可以让一个人的情绪更好,更稳定。
这是我们提高情绪调节能力的前提。
二、情感满足
1.成为孩子的情绪容器
首先,我们要和孩子建立情感链接,建立民主平等、温暖和谐的关系,并尽量满足孩子的情绪需求,成为孩子的容器,包容孩子的各种情绪。
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让孩子确信“我是被爱的”。比如当孩子闯了祸,当他害怕时,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握住孩子的手,告诉他:“这的确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我会和你一起处理的”。
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环境,为孩子好的情绪人格打底。
2.直接表达情绪
其次,教孩子直接表达需要和情绪,一旦如此,我们也就清楚情绪的原因了,也就更容易调节了。
合理适当地宣泄情绪有利于保护身心。不过,那种不分场合、不顾影响、不计后果发泄不良情绪的做法,不但不能把不良情绪真正发泄掉,反而来带来新的烦恼,引起严重的不良情绪。
什么是合理呢?就是不影响他人,比如在房间里大吼大叫唱歌等等就是合理的。
三、情绪识别
1.情绪脸谱
孩子要表达情绪,就要先识别情绪,除了基本的喜怒哀惧,正面管教还有一个情绪脸谱,记录了由这四种基本情绪扩展的35种情绪。当孩子知道自己和别人处于何种情绪,我们再去教孩子情绪表达和调节,才会事半功倍。
你可以画一个四宫格,分为喜怒哀惧,让孩子将下面的情绪图谱剪下来,贴到对应的格子里,再进一步,还可以玩——我演你猜,我说你演的游戏,从而锻炼孩子情绪认知和识别能力。
2.绘本阅读
其实,心理专家也已经设计好多绘本了,比如“我的感觉”和“我的小小忧伤”系列,内容包括《我好难过》《我好害怕》《我好生气》《我好嫉妒》等。有些动画片或电影也特别好,比如上图中的《头脑特工队》。
这些绘本不仅图文并茂地描述情绪表达,而且还有怎么调节的策略,特别棒,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读,也可以一起演。
3.情绪觉察
我生气了,和我知道自己生气了,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孩子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其实,就已经差不多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了。
情绪为何一点就爆?又为何如此难以控制?通常,情绪发生在电石火花之间,非预料之中,此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习惯性的本能反应(stress response),而惯性的反应又常常是不恰当的。
毕竟,这是几万年前形成的基因本能,这时候,最好的行为就是——暂停自己, 不立即回应。暂停下来,就给了彼此一个时空缓冲,它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情绪,从而获得心灵的放松和平静。
比如可以喝口水、暂停10秒钟,或者用缓慢的语气表达出来——我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