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论——低智商社会耀眼的精神风景线

文丨吴伯凡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一个“考证”:倭寇是武大郎的后代。

给出的“证据”有很多。比如说,倭人一般都身材矮小(“倭寇”之“倭”,即矮小的意思)。比如说,武大郎没念过什么书,认字不多但做小生意又要记账,所以遇到不会写的字就自创一些不是字但自己看得懂的符号。再比如说,武大郎卖炊饼,门前竖一个幌子,上面画着一个大炊饼,等等等等。把结论与论据相对照,确有几分道理。

当然,谁都不会(包括做此“考证”的人)把这个“考证”当真。听后哈哈一笑而已。

不过,我们时不时还会遇到一些把当不得真的“考证” 很当真、言之凿凿地向你宣讲、迫使你相信的人。

这个周末,一篇号称是关于马航370失踪之谜的定论性文章在刷屏。有人向我推荐这篇文章,并很想知道我的看法。应该说,这篇文章的结论之独特,论证之“充分”,布局谋篇之用心,的确有吸引人之处,引来众多转发本在情理之中。

读完之后我直觉感到这是一篇一定包含重大漏洞(虽然与大多数人一样,因为不具备基本的航空知识,更不懂高精尖的航空技术,我不能指出其漏洞到底在哪儿)的文章,一篇肯定会引来行家和达人痛斥的文章。

常识告诉我们,对一个一直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如果有人凿凿有据、势如破竹地给出了清晰明了的答案,那么这个答案很可能大有问题。这种情形,英语里有一个固定的说法——Too good to be true(好到令人生疑)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而上进的人,一直想暴富而无门,突然有人向你强烈推荐一种立竿见影且万无一失的发财之道,即使你不能指出漏洞和陷阱在哪里,但只要你稍有理智,你也不会信这样的发财之道。

如果你是一个精明老练的投资人,如果有人热火朝天地向你讲述一个据说是谁也没有想到、谁也没做过、一旦上马就马上见效的商业计划,你肯定会告诉他:

“谁也没想到、没做过” 只意味着两种可能:一是这个事根本不靠谱,二是你使用搜索引擎的能力还很初级。

反驳这篇文章的帖子很快就接二连三地出来了。其中有个帖子在指出了文中大量技术硬伤后,给出这样的断语:

纵观该文,作者利用外界对民航和航空知识的不足,利用网上搜罗的各种谣言,利用一般民众不熟悉的所谓航空术语,以及被害妄想的情绪,完全颠三倒四地把MH370描绘成一个阴谋。

作者利用前面的航空术语和理论,为了最后自己胡乱猜测做铺垫,让人觉得前面的很专业,后面的也应该很靠谱吧!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作者的航空理论完全是错误的,术语也是拼凑起来迷惑外行人的,完全没有任何的可信度。MH370失踪的原因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失踪了,没有找到而已。

当然,费神费力写出了这篇文章,作者不可能善罢甘休。今后关于马航失踪之谜的争论、探讨,一定还会有很多。(对30多年前彭加木失踪之谜,至今仍然有惊世骇人的“解密”出来。)

我无力、无意加入到任何关于马航事件的争论。这篇文章引发我兴趣的,是阴谋论的思维和表述套路。

阴谋论是一种常见而又难辨其谬的谎言。

持阴谋论的人最初并不一定是刻意地制造谣言和谎言,他们常常是不自觉地陷入到某种幻想、虚构而不自知。换言之,他们是先自欺再欺人——让幻想和虚构感动了自己,然后情不自禁地想去感动别人。

当打动、说服别人的愿望极其强烈时,他们会大大放任、放大自己的偏见,精心编织、修饰自己的谎言。

钱钟书说过,“偏见是思维的休假”。正常的思维是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绕不开的事务和难题,并试图解决难题的。而所谓“休假”,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搁置、回避各种事务和难题,有意让自己放松和偷懒,并尽可能享受这种放松中的惬意。

阴谋论也是思维休假的一种方式。

当然,它与休假还有很不一样的地方。阴谋论者始终面临着各种事实和逻辑漏洞。他们显然不能简单将它们搁置、回避。他们必须精心掩盖那些绕不过去的漏洞。在这个意义上,阴谋论不是“休假”,而是“工作”。

撒谎的动机常常是为了省事、蒙混过关,但撒谎(尤其是撒大谎)从来又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常常比不撒谎更不省事、更累人。撒谎往往是一项“胡子工程”,一个谎需要十个谎来掩盖,新撒的谎又需要更新、更多的谎来“圆”。

正如戈培尔早就告诉我们的:

重大的、“成功”的谎言必须掺杂进许多真相和极像真相的东西。

谎言的 “艺术” 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虚实相生,有无相成。

谎言是“编织”出来的,而编织(无论是编草席还是织布)必须同时有经线和纬线。编织谎言,必须以假为经,以真为纬。真与假交织在一起,才可能有一张“无中生有”的谎言。

所以,阴谋论必定包含大量的“实证”工作,必须提供大量看起来相当确凿的“证据”。这些“证据”中,有一些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不过这样的证据都是枝节性的、不足以支撑整体结论。它们的真正用途是铺垫、烘托和装饰,是为了让似是而非和信口雌黄的论据顺理成章地出场而不被觉察。

顺便说一句,“虚实相生,有无相成”也是所有伪科学都遵循的方法论。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科学也包含大量的假说,“猜想与反驳”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那科学与伪科学、学术探讨与阴谋论的分界线在哪里呢?

关键在动机和诉求。科学猜想是有待反驳的结论,而伪科学、阴谋论的动机是为了“确保”一个需要反驳、证伪的猜想成为定论。

很多阴谋论文章和书籍看上去很像科学幻想小说,但它们之间有本质的不同。科幻小说从不申称、承诺实证性、科学性,反而从一开始就默论自己的“幻想”和“小说”的特性和身份,而伪科学和阴谋论从一开始就煞有介事地申称自己的实证性,并在实证性的申称下毫无心理障碍地造假。

阴谋论在方法论上还有一大特色:结论先行,然后不辨真伪、甚至刻意搜罗自知虚假的“有利证据”,实现结论的“闭环”。

这其实是一种相当常见、相当初级的认知谬误:乐意得出的结论导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导致对不利证据的滤除和有利证据的堆砌,最终用大量靠不住的论据,垒成一个表面完整但一捅就倒、拆之不成片瓦的“七宝楼台”。

中国古人早就用“人有亡斧者”的故事把这种认知游戏说得清清楚楚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关于武大郎后代的冷笑话,其实也是一种简易、搞笑版的阴谋论。

但阴谋论并不仅仅是可笑。它提供了一种思维的出轨。它用一种成熟的套路制造着“创新”、“创意”的幻像。在低智商社会里,它会一直是一道耀眼的精神风景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71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0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311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1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0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38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57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1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5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65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33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9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4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20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03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9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