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曲宴花样这么多
一 发展历程
宋朝历史上,有这样一种宫廷宴饮形式,它与其他官方宴会不同,属于皇帝的私人宴会,参与对象多是近臣与宗室,被称为曲宴。
宋代曲宴举办的时间、地点、人物不同,因而其种类十分丰富,有赏花钓鱼宴、观书与讲书宴、喜雨与喜雪宴、观稼宴、外使宴等各种形式。
曲宴形式丰富,既有体现崇文导向的追求,也有蕴含风雅意趣的功用,还有彰显重农国策的用意,意蕴多样。
北宋曲宴最早产生于宋太祖时期,史书记载,太祖在征讨泽、潞的途中,为犒赏大将韩令坤及从臣,举办了典礼。
同年九月,宋太祖“宴近臣于万春殿,后九日又宴于广德殿,皆曲宴也。”自此,曲宴作为一种皇家宴饮模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曲宴设立之初,形式与内容都较为简单,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应的仪制,即所谓“曲宴无常,惟上所命”,全由帝王意愿。
赵匡胤乃是后周大将出身,马背上打下的天下,因而钟爱举办骑射活动为主的曲宴,常在玉津园和迎春苑举行。
在这样的曲宴上,皇帝与近臣武将们一起比试射箭功夫,一来可以欢愉作乐,二来也可以强身健体,君臣之间相处融洽。
且当时国家未定,太祖通过这种形式的曲宴款待统军将帅、抚慰地方节度使,有助于维护王朝统治,使其稳定牢固。
除了骑射曲宴,宋太祖还重视举办观稼宴,邀请近臣以及皇室子弟共同参与农耕种植活动。
这是为了让上层的官员、宗室们体会民间疾苦,懂得民之根本,让宗室、近臣们更好的辅助其治理国家。
宋太宗时期,曲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式内容有了许多变化。太宗一朝,曲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雍熙北伐为分水岭。
第一阶段,宋太宗继承了太祖时期的曲宴特征,多次举办外使宴和见辞宴,皇帝与统军将帅、地方割据势力以及外使相聚共饮,维护国家政权稳固。
当时,宋太宗对于要赴外地打仗的武臣将帅,常常通过曲宴和赏赐来笼络人心。
对于属国的国王和使者,太宗也极尽恩宠,不仅为其接风洗尘和宴饯,平日里的曲宴也会邀请其参与,共同娱乐。
在曲宴上,太宗还常常与武臣讨论前线战争战术与战略,或赐予武臣自制的制敌方略,力求制敌取胜。
然而,随着两次伐辽战事的失败,太宗心灰意冷,怀疑自己的能力,无心军事,也不再提收复燕云之事,此时曲宴的内容与人员便发生了变化。
这一时期,曲宴活动增添了许多娱乐性质的内容,如太宗独创赏花钓鱼宴,常在后苑或太清楼举行,邀后宫众妃赏花游乐。
还增加了观书宴、讲书宴等极具时代特点的宴饮类型,曲宴参宴人员从武臣逐渐向文官士大夫过渡。
太宗统治后期,曲宴上的参与对象多为从官、近臣、宰臣、辅臣等高级文臣。且宴请的臣僚范围也有所扩大,如一场赏花曲宴的受诏官员从辅臣到三馆学士皆有,人数、规模俱增。
宋真宗、仁宗时期,曲宴的内容、形式、礼仪逐步走向成熟。
澶渊之盟后,宋真宗临政时期,国内外局势较为平静,文治天下的理念得到继续推广,因而曲宴参与人员以高级文官为主,几乎无武官身影。
皇帝与臣僚最喜作词写诗,赏花钓鱼,观前辈经典,探讨治国理念。
宋真宗还在宋太宗赏花曲宴的基础上,增加了习射项目,丰富扩大了赏花钓鱼曲宴的内容,并将其设为定制,成了一直保留的传统项目。
宋真宗临朝后期,为了维护自身统治,真宗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组织封禅、祭祀、祥瑞等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曲宴形式,被称之为汾阴宴或祭祀礼成宴,这是极具宋朝时代特征的一种宴饮活动。
宋仁宗时期,由于对外战争,曲宴总体次数明显减少。
景祐年间(1034-1038),宋夏之战前,宋仁宗继承和发扬前代曲宴的相关内容,将宴饮内容进一步扩大。
景祐七年,一次群玉殿曲宴,欧阳修参与此宴后赋诗:
“至治臻无事,丰年乐有成。书开秘府,宴饫集群英。论道皇坟奥,贻谋宝训明。九重多暇豫,八体极研精。笔力千钧劲,豪端万象生。飞牋金洒落,拜赐玉锵鸣。盛际崇儒学,愚臣滥宠荣。惟能同舞兽,闻乐识和声。”
通过欧阳修细腻的笔触,一幅华丽盛大的曲宴场景跃然纸上。
可以看出,群玉殿曲宴之上,君臣先是共同观看先帝文集,赏玩祥瑞宝物,然后皇帝赐字于臣子,最后群臣赋诗歌颂,举杯畅饮,一派令人心生向往的太平盛世场景。
然而宋夏战争战败之后,仁宗皇帝忧心不已,再无心饮酒赋诗,赏花曲宴随即被废置,长达二十六年之久,直到嘉祐六年才再次恢复。
“先朝春月,多召两府、两制、三馆于后苑赏花、钓鱼、赋诗。自赵元昊背诞,西陲用兵,废缺甚久。嘉祐末,仁宗始复修故事,群臣和御诗。”
通过此事可以看出,曲宴活动的发生与朝廷政治息息相关,已经不单纯是一场宴会,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政治形势变化的缩影。
二 作用
北宋时期的曲宴是君臣相互连接、沟通的一种工具或是渠道,在整个宋王朝的宴饮活动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拉拢群臣
曲宴虽是皇帝举办的私人聚会活动,但宴会的主角是一国之君和他的股肱之臣,其中政治色彩不言而喻。
皇帝在曲宴中与近臣推杯换盏,仔细的考察他们,有功必赏有错必罚,臣子也借着曲宴向皇帝表明忠心,讴歌赞扬。
人们所熟知的“杯酒释兵权”事件,便是宋朝帝王利用曲宴的优势维护统治、解决政治难题的一个典型案例。
北宋开国初期,内忧外患,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宋太祖选择在曲宴上收服掌握军权的属臣,留其性命,令其心甘情愿的臣服,这样怀柔的方法避免了流血冲突,也保全了国家实力。
自太宗后期开始,国家逐渐步入正轨,大体解决了外患,在两朝皇帝的努力下,内政不断发展。
这一时期,曲宴成为了君臣交流、谈论治国之道的一个有效场合,这对于君臣和谐、国家繁荣稳定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之后,曲宴虽还具有政治色彩,但充当政治工具的属性越来越弱,慢慢真正成为了君臣同醉、粉饰太平的娱乐活动。
敬天为民、重视农桑
宋朝时,除了每年的祭祀活动,曲宴也起到了敬天为民、重视农桑的作用。前文介绍的喜雨宴、喜雪宴、观稼宴便是体现敬天重农功能的最好表现。
历来皇帝都重视雨雪的降临,天降甘霖或瑞雪,对于农事至关重要,民生大计与此息息相关,故而宋朝每逢此等喜事必设曲宴,以示皇帝对于农桑的重视。
宋真宗喜爱宴乐,但也能够因为雨水不足,蝗灾频发而内心忧虑,为了体现施恩于民还特意在曲宴上不奏乐,连大臣们都纷纷宽慰。
但凡是瑞雪之日,皇帝都十分开怀:
“十二月乙未,大雨雪。上甚喜,召近臣宴玉华殿,谓曰:‘春夏以来,未尝饮酒,今得嘉雪,殊慰朕心,思与卿等同一醉也。’”
除了通过赐下喜雪、喜雨宴之外,宋朝皇帝还通过赐观稼宴表示这一传统思想。
从太宗开始,就有在曲宴上召近臣观看麦子,体验民间辛苦之事,皇帝甚至在后苑种植麦子,有时还自己亲自耕种。
这对宋朝举国上下重视农桑、关注庄稼收成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宋代曲宴虽为帝王小宴,其深层次的功能十分丰富。
这一宴席的举办,既可以拉近君臣关系,让君王在朝堂之外顺带解决政治问题,也可以通过举办喜雪、喜雨以及观稼曲宴,向臣子表达自己重视农事、继承传统的决心,促进农业发展。
当然,其最基本的功能仍是休闲享乐,皇帝借由曲宴粉饰太平,和臣僚们在赋诗、饮酒、钓鱼、投壶等娱乐活动中增进关系,最终达到君臣和谐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