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离世意味着保护她的人又少了一个。其实她从小就像一只备受宠爱的金丝鸟一样,你说她幸福吗?她很幸福,你说她向往自由吗?她很向往。在她的童年记忆中,也没有吃过任何的苦,只不过时长母亲会念念叨叨曾经的家有多么的贫穷多么的不受人待见,一直像讲故事一样的在耳边反复的重复着:外公以前是地主,在那个年代地主的子女们都是遭受排挤的,生产队会把最不好的活安排给地主的家人们干,以前还会遭受到批斗等;父亲这边是整个村上最穷的人家,因为爷爷年纪大一直独身,所以后来娶了精神不佳的奶奶陪伴到老,所以也就成就了一个地主家的女儿嫁到了邻村最穷的人家,可后来父亲因为当兵,也通过了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在镇上社办厂老板的赏识,进了厂里当上了领导,在她3岁那年,造了村上第一幢贴满瓷砖的洋房,有了电话机、索尼电视机、洗衣机等现代化家电,一下子的扬眉吐气,让很多的亲戚、邻里街坊来巴结,因为还需要通过父亲进厂工作(那时候进厂很难,大多数都是务农)。所以母亲反复的唠叨着,你不能犯错,你不能比别人差,因为以前的家境情况,你必须得争气。这几句话也一直在她的耳边、脑海、心里重复着,压制着。
小时候村里的小朋友们(男男女女)经常在河里游泳,而她只能在岸上看着,看着小朋友们在河里嬉闹玩耍,但她不可以,看着别的小朋友在田里放风筝、扔泥巴、踢足球,而她永远是站在旁边观望的那一个,因为父母的不允许,父母不允许她像男孩子一样野;后来的童年记忆中,也几乎是一个人在洋房的楼上看电视不出门,这也是后来很多人形容她是一只住在楼上的金丝鸟。她渴望自由、渴望朋友、渴望翱翔,但她在笼子里飞不出去,因为主人害怕她受伤、害怕她被欺骗,所以连被人观望的权利都没有赋予她人,好像她被多看一眼,都很亏。以至于后来的她,在和别人谈起童年的时候,总是说:我不记得了,我对自己的童年印象不深刻,她强迫自己抹去枯燥乏味的童年。
在农村读到了二年级,三年级开始就去镇上的中心小学读书了,她好像自由了,好像可以不在家人的眼皮底下待着了,可以和大多数的同学一样,聚集在一起,在食堂吃饭、坐校车上下学,似乎可以和他人融合在一起了,可结果正好反着来,每天的上下学由父母亲接送,吃饭去父亲的厂里吃,同学们可羡慕她了,因为她的父亲是厂长,她可以去饭店吃饭,下雨天也有司机来接送,多令人羡慕的生活啊!在那个没有金钱、高高在上的思想之下,反而成为了她的负担。
人生也许就是:你羡慕她有人保护、她羡慕你自由自在!实则内里却是家家都有难唱的曲,人人都有他人不知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