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每次回家都来去匆匆,有十余年没见过四姐了。今年春节回去,四姐来我家,带着一双儿女和老公。女儿都上初三了,时光留下点痕迹,比以前丰满,但依旧高挑;脸上略有沧桑感,但依旧美貌。
四姐是我二舅的女儿。二舅一家子都身材高挑,长相出众。老妈说是因为二舅妈身材好,面方靓,孩子们都随娘了。
说起四姐,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爱情故事。缘分妙不可言的爱情故事随着他们的结合,曾经成为亲戚们的谈资。在我十七八岁那年听来,如此浪漫的一见钟情的爱情,简直就是琼瑶故事嘛!
四姐和姐夫是在公交车上认识的。那时,四姐初中毕业,自费读了幼师(九十年代中期农村流行买中专),后家里又各种托关系,把她安排到县城一所小学当老师,没有编制,但承诺会有的。这在当时的农村,是相当不错的出路了。二舅二舅妈在女儿身上真算尽心尽力了。
每周五下午四姐就回村里,周日下午就乘班车到县城。
有一个邻镇村里的男孩,也是同样的轨迹,在村里和县城之间兜转。他是因为姐姐在县城做生意,周日到县城帮忙,周五回村里。
同样的班车,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安排,于是他们相遇了,在来来回回的班车上,在每一个周五和周末的班车上,
——你好像总是这辆车?
——你怎么也是?
于是,他们认识了彼此。
20出头的小伙和姑娘,从相遇到相识到相爱,也是极快的。四姐教了一年小学一年级,在学生们期末考试后,她就回家跟父母宣布她的决定:不教书了,跟黄仔一起做生意。对,那个男孩姓黄。
家里自是不依。自费读中专花了钱,托人找工作花了钱,你说不干就不干了?竟然去做无根无底的生意?
我不知道当年四姐是怎么闹的,那时我在上高中,父母说起这个的时候,总把我赶开。其实后来我发现,身边跟父母闹的青年男女,最后妥协的都是父母,总之,黄仔成了我的四姐夫,四姐也从老师变成了卖米的老板娘。
四姐的米店不大,也不小,因为有货源,质量比较可靠,价格也比其他店好商量,生意一直不错。我跟着父母和大姨等一众亲戚去过几次,四姐夫口响人勤,叫姑公姑姑叫的亲热,对每个亲戚都照顾得周到有礼数。
有人来买米,不管是一袋还是一车,四姐夫肩扛手抬,自己一人负责全部的体力活,四姐则负责算钱管账。
四姐夫在亲戚口中的口碑一直相当不错:人品好,能吃苦,有礼数,能干事。
再后来,四姐和四姐夫扩大了生意面,卖米又卖鸡,开鱼塘,种西瓜,简直是全面开花。生意越做越大,二舅、三表哥、五表姐全部去帮忙。
那都是我去上大学以后的事。每年寒假听老妈说起:四姐现在生意大着呢,四姐在市区买了几套房,四姐现在是我们这一方最大的生意人等等等等。
琼瑶故事,男女主角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故事结束。可现实的男女主角不仅过成了琼瑶小说,还演绎着梁凤仪的商场故事!
春节里,四姐一进家门就钻进厨房帮忙,只有四姐夫和孩子在客厅跟我们聊天,我甚至都没多跟她说几句话。短暂相聚后,目送他们一家远去身影,我感慨多幸福的一家人!
老妈眼眉低垂,悄声说:差点要离婚呢!
什么?离婚?不可能吧!
“黄仔在外面有人,听你大姨家的表姐去看过了,没有你四姐漂亮,也没有你四姐年轻”。
那图什么呢?
“说你四姐不够温柔”。
似乎成了老例,漂亮的嫌你不够温柔,温柔的嫌你不够年轻,年轻的嫌你不够美貌……不安于现世的安稳,却倾心于幻想的光色,只要想出轨,总能找到冠冕堂皇的托辞,显得自己多么理所当然!
后来呢?
“你四姐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黄仔后来跪在家里,求家人的原谅。你四姐打他,两个孩子也冲上来一起打。你四姐下定决心离婚了,后来被两个孩子求着,没有离婚”。
或者四姐夫也算浪子回头,四姐不计前嫌,两人和好如初?我心虚地问老妈,其实我自己都觉得问得好多余。
“和好如初是不可能了。哪个女人心有这么大!”
“其实,四姐夫这些年一直外面有人,现在都有人”,妹妹插话道。她多次帮四姐孩子搞定教育问题,因此深得四姐信任。“四姐也都知道的,只是四姐心已麻木,为了孩子,就这样了”
这就是所谓的“出轨只有0次和无限次两种”最好注脚么?
无法形容内心失落。琼瑶阿姨每次写到男女主角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便停笔。估计是想封存爱情的纯粹与美好,以免满地鸡毛的生活扎破将爱情扎伤,迸出淋漓的鲜血。可是,现实的狗血让人忘却曾经的爱情。
凝眸当年,也许四姐也在感怀,正如这《这咬人的爱情里》写的:所谓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所谓日久生情,不过是权衡利弊;而所谓白头到老,也许是习惯使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