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与地坛》有感:爱与生死的思索
在周末,尽情享受睡到自然醒的惬意,吃完早餐,趁着闲暇,我翻开书本,沉浸于自己钟爱的书籍之中。今天,我格外开心,因为再次捧起了史铁生的文章。
或许曾经,我未曾深入探究他的作品,然而就在今日全身心投入的阅读中,我惊觉他的文笔堪称顶级。
《我与地坛》于 1991 年首发,彼时的史铁生已与瘫痪抗争了将近 20 年。在这漫长的 20 年里,他不仅饱受严重肾病的折磨,深爱着他的母亲也因重病离世。
曾有人问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有何打算,他犹豫片刻后,认真地回答:“我打算去死。”通过阅读此书,我才知晓他真的动过结束生命的念头,因为他曾自杀三次,却一次又一次被爱拉回。他怕父母伤心,母亲在大雪天为他送饭时不慎摔倒,磕掉了门牙,却不想让史铁生担忧,赶忙整理好没撒的饭,让父亲接着送去。他感慨:“父母的心比我还要苦,我不能让父母看到的是一个自杀的儿子。”
他也怕朋友们失望,北京的朋友们天天来看望他,给他带来外面的新鲜事,陪他聊天。余华从不把他当作不正常的人,还会带他去踢球,让他当守门员。他说道:“我不能死,我不能让他们有一天来看我的时候,只看见一张空空的床。”
他还怕医院一直努力救治他的大夫、护士们失望,自己没钱治病,医院就想方设法为他解决医药费。他坦言:“我不能让这一切都与我的自杀而告终。”
阅读中我了解到,在那几十年里,史铁生有个习惯,每天都会坐着轮椅,去附近那座有着 400多年历史的地坛公园转转。也正是在那里,他想明白了有关生死的问题: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些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读完《我与地坛》,内心会涌起一种平静之感,这种平静是站在死的终点,回望生的淡然,是一位历经磨难的长者,在告诉我们要好好活下去的坚定信念。
在闲暇时光里,享受阅读的美好,沉浸于书海之中,愿这样的时刻能一直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