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人说,他参加一次公司间的聚会,碰上一个人,满场到处要求别人加她微信好友。
这姑娘很开心的说她自己的微信通讯录里已经有5千个好友。我很吃惊,翻开自己的微信通讯录,里面仅仅只有153个联系人。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被那种兼职的群骗钱,说要转发200个以上的好友,就能得到提成。我非常气愤的说了一句,我只有100个好友怎么办,估计骗子也对我很无语,不愿搭理我了。
说实话,通讯录里,虽然有153位联系人,但是常联系的不超过20个,每次看见别人打开通讯录时找个好友往下拼命的滑动好几下都没到底,都想弱弱地问一句,你们怎么有那么多好友,脑子记得过来是谁吗?
我的记忆极限就是200位左右,再往上加,可能会出现,看了半天名字,想不起来是谁的状况。
那位姑娘满世界拼命加的那些好友,都只是一面之缘。如果像她那样,将那些见面打个招呼,问声好的人都纳入到朋友圈,那么每个人一生还真能遇上不少朋友。
如果我碰上这位姑娘,我不会加她,因为我认为友谊就应该去经营,而非仅仅是加个好友,把他放在通讯录里。
将一些本该草草经过的陌生人,硬生生的拉进自己的世界,实在是莫名其妙,对她而言也是浪费。因为人的精力有限,这样投机取巧得来的好友,多少是真心的?
社会学里有个著名的理论——“邓巴数字”,也叫“150定律”。由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要交到真正的知心好友,需要靠机缘,很多人一辈子可能都遇不上一位知己。这正如古人所说:“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每个人活动的圈子都有限,大部分人都是人生中的过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鸟尽弓藏、人走茶凉,大多如此。
当年刚毕业的我,总是听了很多“老人言”,认为朋友越多越好。硬生生的把自己过成了卑躬屈漆的模样,畏畏缩缩,永远都在投其所好,言谈举止无不小心翼翼,真如林黛玉进大观园一般步步惊心。希望留住身边每个朋友,生怕有什么言语或肢体语言让别人反感。
后来才渐渐明白,真正的朋友,不是那些你一出现,就围上去的人,也不是那些陪你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真正的朋友是那些你伤心时在身旁的人,不需要多少安慰和言语,只是陪着你,听你诉诉苦的人。
我经常接触很多做生意的人,他们有些是大老板,有些是祖上留下来的,称不上富二代,只是家境优渥些。他们总说我:“你人脉圈子扩展的太慢了,你的交际太差了。我只要挥一挥手,一天就能认识你一年的量。“
对于这种人,我大抵都是不给什么好脸色的。
朋友贵在精,不在多,收起你们那些自以为是炫耀的嘴脸,那些为了虚荣心,逢场作戏的朋友,还是省省吧。
这样得来的朋友,在你落难时,哪怕陪在你身边的又能留几个。
W有个朋友H,据W说,H大学时曾帮助过很多人,但是不久前,H年仅三十便突然猝死。W想为他贫困的家庭做点贡献,召集了H曾经的朋友捐助一些钱,但没想到,几乎没有人愿意捐钱。W很生气,说那谁谁谁如果不是因为H,他可能大学时就要挂科,连毕业都毕不了。W还冲着那些H的同学大发雷霆,似乎觉得他们捐少了钱,最高的捐了2千,低的只捐了200。
他当时和我说的时候,也是情绪激动,但是我听着却觉得H的同学们的反应,再正常不过了。并非我冷血,请各位试试换位思考,如果我是H的同学,我也不会捐很多钱,最多2千,这是我的极限。(我们这种二三线城市一个月的工资又有多少呢!)
一来,我没有听说H的同学中有什么富二代或者大老板,都是普通人,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不易,人有能力大小,送多送少都是心意,哪怕不送也不代表别人就不关心;
二、H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多少会有些积蓄,至于说家庭困难,到底有多困难,远在各个地区的同学们又不了解?
三、还是那句话,朋友有深有浅,你把他当做朋友,他未必把你当做朋友,本来事事就难测,又何必较真;
四、之前也说到了,我们每个人固定、稳定的人脉圈子是150人左右,如果每个人每年家中发生了大事,第一个想到的都是让朋友捐款,都已家境困难为借口,向我们要钱,那我们还要不要活了?世界上贫困的人不在少数,我们既非富一代、也非富二代,我们又能帮助到多少?
况且,别人不是没捐钱。若真有难处,社会的福利机构和国家单位,都能有相应的扶助机制,社会的帮扶体制也越来越完善,为什么不像机构和单位寻求帮助,村委会、居委会、新闻媒体、网络捐助,现在都已经相当完善了,若真困难,我相信社会上即使是不认识的人,都会施以援手。
通过这件事情,该知道:人应该学会独立,不要世事总认为朋友能帮上多大的忙,你寄希望太大,反而失望更大。你也无需怨天尤人,无需抱怨他人,因为人性使然。要怪只能怪你自己,从未看清,从未用成熟的观点去思考。
记住那句话:“知音难寻,知己难遇。”一生也未必能遇一人,能在关键时刻帮你的,只有你自己,别人若是能伸手扶一把便该感恩戴德。
人是群居动物,但并不代表就不需要独立。即使是结婚以后,有了另一半,也必须独自去面对养家的工作。
对于朋友,如今的我更多的是随缘——随缘而识、随缘而聊、随缘而安。一生能遇到几个聊得来的伴本就不易,何必强求、何必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