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求事情完美同时害怕自己的不完美。总是想要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算无遗漏,十全十美才觉得有自信发文章,导致写的东西一致堆在草稿箱,堆在备忘录,堆在日记本里。总觉得自己的思考还不够成熟,思维还有盲点,害怕被别人指出问题,指出错误,所以,迟迟不敢发布输出的内容。
解决办法:
1.问自己“那又怎样”?不会挨顿打,不会少一分钱。而且对于别人的评价,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呢,做自己一直想要做的事情,本身是一件愉悦的事情。输出一些自己的学习思考和观点,本身是一种分享和好意。要相信懂的人自然懂,从中得到启发帮助或受到影响改变的人自然感恩,而那些不懂的人,无论是冷嘲热讽,心怀叵测又与我何干呢?这样的人,连余光都不值得去瞥一眼。又何必去在意“不怀好意的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二、分析力过度,追求完美。对于思考的问题和知识点,总是思绪纷飞,一直分析,一直分析,没完没了。看上去像走在一条永无止境的通道中,忽明忽暗,跑跑停停,没有尽头,没有结束。
解决办法:
1.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每周必须发一篇文章出来,允许自己不排版发布,允许自己没有图片发布,允许自己发布的内容存在错误,存在不足。没有人能够做到算无遗策,思考十全十美,人人看到这些内容都赞成,都夸好。不同的人价值观,认知层次,理解能力以及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如同“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成为圣人,让人人喜欢。连伟人都曾经有过错误决策,连“人民币”都有人不喜欢,觉得沾染太多铜臭味并不一定是好事,有一些少数人追求的是精神富足、内心丰盈、人格独立、自由自在。
所以,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接纳自己的裂痕,允许自己犯错,那才是一个正常人。完美的人是不存在人间的,它只是你心里意淫的“神”。追求成为“神”的人,终将沦为废人。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因为永远求不得,做不到,所以,永远活在一个虚无的念想里,走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在内耗、焦虑、怀疑、否定中潦草一生。
三、想法太多,做的太少。想法并不是目标,也不是创新。想法太多是一种妄念,是一种欲望,需要约束,需要静心,心静才能心定。定下来,能使人的承受能力得到加强和锻炼。定,能使自己的目标变得更加清晰。自信会显现,原来看做是阻碍的东西,当目标很清楚时,便不能成为阻碍了。在优势理论中叫“寻找北极星”,在教练技术里面叫“愿景”,也就是探寻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解决办法:
1.忍耐和等待。是人生路上必经的磨难。也是成事不可或缺的素质。《德川家康》中有一情节讲的是,家康在实力不如别人时,被要求令其妻和长子自尽以示他的归顺之意。忍常人不能忍之屈辱,受常人不可受之痛苦。方能成就不同的天地。前段时间因为被同事误解,无端指责,情绪激动,仅管已经很克制自己,没有争吵,但终究还是心中意难平,发过去一段有理有据有节的文字,虽然一抒胸臆,释放了情绪,回过头来想想,没有忍住,其实没有必要,下次要改。
2.明确目标行为,衡量关键输出。
人坚定,有原则,威信自生,影响力会增加。要坚持,坚定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要说到做到,哪怕每天一个俯卧撑,每天写100个字,坚持下来,先让自己建立“愉悦的神经链接”,慢慢喜欢这种行为,把所谓自律变成一种优秀习惯。
所以,设立三个目标:
1.每周,输出一篇微信公众号,一篇简书。(允许不排版,不放图,没有金句;允许自己写的不全面、有人不喜欢。必须要完成,废人才完美)
2.视频号,第一步,一定要跨出去。【2月10日前发一条出来】允许自己想到某一个点或者突然感悟到某些有价值的东西,就可以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我今天学到一个什么?我今天思考了什么?我今天感悟到什么?)其实,把自己想说的分享出来,就是一种价值和意义,能够坚持做,就是一种成功。(不需要追求完美的造型,剪辑,画面,音乐。)从心而做,从心而玩。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都是要经历长期的坚持,不断的迭代,无数次的犯错,失败后,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风格方法路径。
3.优势理论的整理,九个力的解析,九个工具的流程,话术,重要信息,课程音频。【2月14号之前完成九个力,2月29号之前完成九个专属武器。】(用自己的语言和理解,重新写一遍。比如创新力用了5个小时。)